過火木
你聽說過建造在海洋中的陵墓嗎?西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就有一群神秘莫測的海上陵園,成百萬根石柱圍構著一座座陵墓,前往探險者莫不暴斃,迄今弄不清其中的結構和建造年代。
波納佩島一百萬根石柱
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是1986年獨立的微型國家,首都設在波納佩島。周圍環(huán)繞著出沒在海波上下的珊瑚礁群。當?shù)赝林Q它為“泰蒙島”。礁群有明顯的人力加工痕跡,50多條人工渠道(航道)將各礁分隔成一個個人工島,島上有神秘的石柱林。土著稱這些柱林為“南馬特爾”,意為“環(huán)繞群島的宇宙”、“集中眾神的家”。
這些神秘的石柱共約100萬根,遠觀如嶙峋的石林,俯看似沒有屋蓋的海神廟,近察像溶洞里的石筍。坐飛機從空中觀察,有點像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有人干脆呼它為“太平洋的威尼斯”。
石柱立于珊瑚礁盤上,嵌筑牢固,浪沖不倒,半沒于海水之中。漲潮時柱子露出海面。可駕小船沿人工渠出入;退潮時礁體畢露,礁巖如刃,船駛不進去,人也沒法落腳。當?shù)厝苏f,這是歷代酋長(國王)的墓地,死者不愿外人侵擾他們的亡靈。故將墳墓造在活人難以進出的海中。
直至今天,還沒有一個人完整考察過這片遺址。也沒有發(fā)掘過一個墓地,搞不清石柱底埋著什么。既無文獻(土著沒有文字)傳世,又無柱刻圖文以供考究。人說太平洋復活節(jié)島的石像神秘莫測,“南馬特爾”的石柱就更加離奇了。
日本學者駛入墓島虛驚一場
20世紀70年代披露過一則探險故事。日本生物學家白井祥平來波納佩島調(diào)查海洋生物,對墓島的傳聞甚感興趣,決心進行一次專業(yè)外的探險活動。他向漁民租了一條小機動船,帶了一名助手一名水手。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趁漲潮駛向一個叫“南托瓦斯”的小島。
結果如何?白井回憶道:“眼前矗立一座用玄武巖柱壘起來的神廟狀建筑物,石墻分內(nèi)外兩重。正當我們從外側駛入內(nèi)側時,天空頓然黑暗下來,剛才晴朗的天空已經(jīng)消失,頭頂罩著一塊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黑云,并且迅速向四周擴大,接著電閃雷鳴,大雨劈頭蓋腦澆下來。我被這突發(fā)的變幻天氣驚呆了,直到同伴大聲呼喚,我才驚醒過來,發(fā)覺自己還傻乎乎淋在雨中。同伴機警,急速調(diào)轉船頭,駛離墓島。說來也奇,就在船離開墓島的一剎那,雨停日出,還是出發(fā)時一樣的朗朗晴空。”
當晚,白井請教波納佩島酋長哈特萊,述說自己的奇遇,詢問探墓的途徑。酋長哈哈大笑:“這里連一滴雨也沒灑過,這是死者不讓你們進入墓地發(fā)出的警告。你再慢一點離開就出不來了,不幸就會降臨頭上。”當白井追問死者哪里能作法興風作雨,“法術”從何而來時,酋長什么也不說,轉過臉,起身謝客。
白井憑其科學素養(yǎng),怎會輕信什么“法術”,但想起“杉浦事件”,又不能不放棄進一步探險的嘗試。
原來,本世紀20年代日本托管密克羅尼西亞期間,東京大學教授杉浦健一憑藉占領者的權勢,命日軍抓來波納佩島的酋長,嚴刑拷打,逼其說出墓島的秘密,交出入島的“咒語”。酋長泄密后,不幾天遭雷擊身亡。杉浦依酋長口供順利進入墓島,獲得第一手資料,當即回國,閉門謝客,伏案整理《墓島秘聞》,期望一舉成名天下知。就在即將成書之際,死神悄悄降臨,年富力強的杉浦突然暴死在寫字臺前。杉浦家人委托歷史學家泉靖一教授續(xù)編遺稿,泉靖一動手不久,又是突然身亡。杉浦家人恨煞害死兩名教授的《秘聞》,忿然焚毀手稿和全部資料。古墓秘密于是失傳。
德國總督掘墓未成身先死
密克羅尼西亞是西班牙最早發(fā)現(xiàn)的,1898年轉到德國人手中。德國第二任總督伯格1907年上任時,他對“南馬特爾”遺跡特感興趣。島民告訴占領者,這些古墓碰不得,凡想掘墓探寶的人,都不得好死。那機密呀,從無文字記載,完全靠口授,從酋長的世系中一代代傳下來,只有在世酋長及其繼承人知悉。誰掌握了“咒語”和“機關”,誰就能安全進出墓地。但機密不許外泄,誰泄密誰遭詛咒,死神必定降臨頭上。
伯格哪會相信這些“胡言”,更不怕什么“咒語”的懲罰。他抓來酋長,令其說出伊索克萊凱爾國王(酋長)陵墓的秘密。酋長熬不過嚴刑,供出進出此墓的“咒語”。伯格得意洋洋,下令武裝發(fā)掘。命令下達不到一天,就在武裝艇行將出發(fā)前夕。預言應驗了,伯格突然無疾而亡,酋長也跟著暴死。嚇得發(fā)掘隊官兵兩腿發(fā)軟,中止了發(fā)掘計劃。
過了幾年,又有一位不怕死的德國考古學家伯納跳出來,萬里迢迢來到波納佩島,摸清了墓島地理形勢。返國籌措資金,不多久再次來島。他不找酋長“咨詢”,準備了船只、工具,調(diào)集一班人干起來。就在船艇正欲出發(fā)、強行發(fā)掘的前夕,伯納又是“無疾而終”,工程宣告流產(chǎn)。
島民不可能營造這樣的工程
有人認為“南馬特爾”屬于軍事工程,是為保衛(wèi)首都而建的要塞。有人認為石柱天生自然,是玄武熔巖凝成的柱子。
第一種假設難以成立,這樣的工程毫無軍事價值,根本不能防御來犯的戰(zhàn)船。第二種假設頗有根據(jù),地球上確有類似的玄武巖柱林。但墓島的地基是珊瑚礁。是珊瑚蟲構筑的生物體,何能涌出玄武巖,何況石柱表面留有鐵器加工的痕跡,跟天然原地存在的玄武巖根本對不上號。
美國調(diào)查小組取墓島石柱的石樣進行碳化測定,認定建造年代為公元1200年左右,石樣與波納佩島北部的火山玄武巖相同,由此推測,石柱可能采自島北的采石場,就地加工后再用筏子運到“南馬特爾”安裝。這就是說,石柱是800年前取自本島,是地道的人工建筑物。石柱建造年代正是歷史上最興盛的薩烏魯魯王朝時期,它有可能進行這樣浩大的工程嗎?
專家對工程量進行估算。設想1000名壯勞力從事此工程,以制作100萬根石柱計算,光開采石柱毛坯就要655年,將毛坯加工雕鑿為規(guī)則柱體又要300年,筏運、砌造、定位又需595年,合計1550年!而薩烏魯魯王朝只維持了200余年。如欲在155年內(nèi)完成此工程,勞動力需增加到1萬名。
薩烏魯魯王朝時代的波納佩島人口,約為現(xiàn)在的10%,即3000多人。可調(diào)動的勞力全部投入工程,約得1000人。島民不能光造墓不吃飯,還得留人在家從事農(nóng)耕漁撈,維持生存。因此,光靠本島人力是絕不可能的。或許王國是從外島集中人力前來施工,其時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方圓1000公里之內(nèi),總人口不會超過2萬人。能集中到近萬名勞動力嗎?王朝有那么強大的軍事力量,駕船到處去征集、捕捉奴隸嗎?
撇開墓島源流不說,單說墓島的結構、獨有的筑墓海中的民俗,就夠神秘的了。如能取得陵墓中的棺席郭和隨葬物,便可能揭開歷史的真相。要做到這一步,必須跨越“咒語”的門檻,戰(zhàn)勝突然降臨的氣候變化和“暴亡”,才能進入墓地進行考古發(fā)掘。
(責任編輯/孫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