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向前
1998年法國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將在6—7月間展開,中國球迷不得不痛心疾首地面對世紀之夢再一次破碎的現實,眼巴巴地看外國人在綠茵場上拼搏。不過,透過歷史的隧道,我們或許還可以找到些許安慰,中國足球隊早在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上,就上演了輝煌與悲壯的一幕。
30年代的中國足球在亞洲已確立霸主地位,球隊多次被加冕,一代球星李惠堂更是被譽為“球王”。他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恐怕不亞于后世巴西人心中的貝利、阿根廷人心中的馬拉多納。當時蔣介石正與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打得火熱,對此次在柏林舉行的奧運會十分重視,組成了由考試院院長戴季陶任政府代表,外交部長、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任總領隊的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中國足球隊在代表團中更受重視,它由全國精心挑選的26名隊員組成,并聘請了2名德國顧問協助訓練。
1936年6月26日上午ll時30分,中國足球隊與奧運代表團一起在上海碼頭登上了意大利郵輪“康脫浮臺”號,整裝待發。數千名熱心的球迷趕來歡送,他們高呼著“李惠堂”的名字,對中國足球隊首次出征世界大賽寄予厚望。7月23日上午9時,中國奧運代表團抵達德國柏林安哈特車站,受到中國駐德使館人員,僑胞留學生400多人的熱烈歡迎。在激揚的樂曲聲中,代表團總干事沈嗣良首先下車,并向代表團作了簡短講話,囑咐各位代表注意歐洲通行之禮貌,在友邦中樹良好形象。隨后頗具球王風彩的李惠堂走了出來,只見他身穿藍色西裝、白色長褲精神抖擻地扛著大旗,率領代表團離開了擁擠的車站。足球隊被安排住進了90號諾古賓宅。為了所謂的避邪,嚴禁車輛和婦女人內,即使代表團總領隊王正廷的夫人也不例外。
然而,這一切并未能阻擋住中國足球的厄運。抽簽結果是中國隊首場即對足球鼻祖英國隊。由于這是淘汰賽,輸者就失去繼續比賽的資格。為了給足球隊打氣,戴季陶驅車前往諾古賓宅慰問。他臉帶微笑,與隊員們一一握手,然后說:“兩軍相遇勇者勝,何況英國隊驕氣十足,我們背水一戰,料不定能給它一個下馬威!勝敗乃兵家常事,唯愿大家以發揚中國之新精神為己任。”駐德大使程天放也跑去向足球隊員“訓話”,他特別強調了兩天前瑞典隊對日本隊的一場比賽,告誡球員在比分暫時落后時保持必勝之信念,才能扭敗為勝。
對于享譽亞洲的中國足球隊,英國人也并沒有小覷。他們派出大批球探偵察中國隊的情況,尤其對李惠堂的技術特點進行了周密研究。英國女皇還發來專電,鼓勵英國隊員為國威而戰。
8月8日下午5時30分,中英足球賽的戰鼓正式擂響。康姆遜球場座無虛席,大家都對這友帶有神秘色彩的中國隊十分好奇。由駐德使館人員和留學生組成的啦啦隊搖旗吶喊,為中國隊加油。中國隊出場的隊員包括李惠堂(隊長)、包家平(守門員)共有十一名。
上半場一開始,英國足球隊便展開了強大的攻勢,頻頻向中國隊球門發起沖擊。無奈中國隊占了選擇場地之利,背日順風,攻守咸宜,面對英隊猛撲不驚不慌,踢得得心應手,屢屢將英隊攻勢瓦解。形勢不久就朝著有利于中國隊的方向轉變,中國隊壓上去進攻,使英國隊只有了招架之功。就在上半場結束的哨聲即將吹響時,球王李惠堂得到同伴一記妙傳后,果敢突破,晃過對方三名后衛。在混戰中將球射入英隊網窩。全場掌聲雷動,一片歡呼。遺憾的是裁判以英隊隊員犯規在先為由,判定此球無效。就這樣,裁判極不公正地把中國足球在世界上書寫的輝煌一筆給抹掉了。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四處受人欺凌,更何況一場足球賽呢?
上半場雙方以0:0握手言和,下半場易邊再戰。英國利用中國隊員體力不佳的弱點,加強了進攻,并重點盯防李惠堂,對他又拉又踢,使他無法施展自己的球技。中國隊員雖咬緊牙關全力以赴,但終以0:2告負而慘遭淘汰。
這場足球賽雖沒能給蔣介石政權帶來可供炫耀的政治資本,但中國隊隊員的靈巧風格和拼搏精神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李惠堂更是以其精湛的球技征服了歐美觀眾。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