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初
“以退為進”是商戰中慣用的方法,這里舉兩例加以佐證。
陳銀海原籍浙江紹興,1957年申請到香港。他先在宏興織造廠跟上海籍師傅學設計圖案及“打花”。所謂“打花”,是根據圖案在紙板上打洞,再由紡織機器依照板孔移動,編織出花來。1960年他花數百元買了一臺打花機,開始自立門戶。
當時香港謀生很困難,陳銀海雖技高一籌,但幾個上海行家向廠家進讒言,說他的技術不到家,叫廠家不要給他生意。干這一行,畫師與打花技師常?;ハ嚓P照,畫稿不會發給新入行的人“打花”。這樣剛剛自立門戶的陳銀海便陷入了困境之中。
困境之中,陳銀海只得采用?!耙酝藶檫M”的方法,到廠家去宣傳自己的“優惠政策”:給廠家畫花不收錢,只收“打花”的費用。開始一些老板見可省錢,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他做。陳銀海畫的花案不但不要錢,而且花款還很新潮,深受廣大婦女的喜愛和市場的歡迎,因此許多紡織廠老板都來找他打花,以至通宵達旦都做不贏了。
到了此時,陳銀海便組織“反攻”了,畫花不再免費。由于闖出了口碑,生意源源不斷。后來他研制出打花電腦,遠銷海內外?,F在每年出售打花電腦的營業額,就達數千萬港元。
另一位富豪劉永浩,采用的則是另一種形式的“以退為進”法。1981年他和另外兩位朋友成立
后來兩位朋友退了股,劉永浩便獨力經營。到1983年他在推銷日式食品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為日式“烏冬面”打開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劉永浩致勝的絕招也是以退為進。為了薄利多銷,很多推銷商都會千方百計地壓價。而作為廠家,當然希望商家要貨要得越多越好。劉永浩深諳此情,先是盡量大限度地滿足廠家“多銷”的愿望,大量進貨,冒著銷不出去的危險做生意?!巴恕绷艘徊胶?,他馬上又。“逼進”一步,要日本廠家把價再壓低,否則再不進他們的貨。日方舍不得大買主溜走,只好同意。這樣劉永浩便可以以低于幣面價的價格出售。
適逢香港掀起日式食品飲用風潮,劉永浩的生意很好。日商限他最低每年包銷120萬包左右,他一口應承?,F在他每年銷售?!盀醵妗币堰_900多萬包,“三本貿易公司”已成為該行業的翹楚。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