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喜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自有戰爭史以來,敵我雙方都千方百計地偵察對方的軍事情報,誰掌握對方軍情越多、越具體、越準確,誰取得戰爭勝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高技術戰爭中,對情報的依賴性更大,偵察的手段也就更高明,被人們譽為“秘密哨兵”的偵察衛星就是現代偵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但能夠高瞻遠矚,而且能夠明察秋毫,是獲取情報的“行家里手”。如今,偵察衛星不但品種繁多,而且功能各異,已成為戰略情報的主要來源(當今世界主要軍事大國70%的戰略情報是由偵察衛星獲取的)。
照相偵察衛星在各種偵察衛星中,照相偵察衛星發展的最早、最快、技術也最成熟,是空間偵察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其偵察設備包括可見光相機、紅外相機、多光譜相機、合成孔徑雷達以及電視攝像機等,它們各有自己的特點和用途。其中可見光相機能獲得地面最佳的分辨率,由它拍出來的照片不但直觀,而且易于判讀;多光譜和紅外相機能夠識別偽裝,主要用于監視夜間的軍事行動;而合成孔徑雷達能實時偵察,可大大縮短獲取情報的時間。
作為部署在太空的“秘密哨兵”,照相偵察衛星主要起著“目”的作用,在理想條件下,照相偵察衛星運用可見光照相,其分辨率可達0.1~0.3米,偵察照片的清晰度可與航空偵察照片相媲美。無論是陸地還是海上的重要經濟及軍事戰略目標,都逃不過照相偵察衛星的“眼睛”,就是地面上的火炮、坦克、車輛、電臺甚至單兵攜帶的武器都可被它分辨得一清二楚。
目前,只有包括我國在內的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發射、回收照相偵察衛星,其中以美國歷史最久、水平最高。美國從1959年開始研制照相偵察衛星,至今已發展了6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85年lO月投入使用的第六代照相偵察衛星KH—12,該衛星采用了熱成像和自適應光學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它夜間的偵察能力和情報信息的準確性,地面分辨率可達0.1米。
電子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主要用來偵收雷達、通信和遙測等系統所輻射的電磁信號,并測定輻射源的地理位置,其偵察設備主要有無線電偵察接收機、磁帶記錄器和快速通信發射機等。當衛星飛經敵方上空時,敵方各種頻率的無線電波信號就被記錄在磁帶上,而當衛星飛經本國地球站上空時,再回放磁帶,以快速通信的方式將信息傳回國內。
作為部署在外層空間的“秘密哨兵”,電子偵察衛星起著“耳”的作用。其任務有三:一是偵察敵方雷達的位置、使用頻率等性能參數,為戰略轟炸機、彈道導彈的突防和電子干擾提供數據;二是截獲敵方戰略導彈試驗的遙測信號,以了解敵方導彈核武器的發展情況;三是探測敵方軍用電臺和發射設施的位置,以便于進行竊聽和破壞。
當前世界只有美國和前蘇聯發射和使用過電子偵察衛星,如美國1973年5月開始發射的“約流巖”系列衛星采用的是地球同步軌道,其后繼的“大酒瓶”號是最新一代的大型偵察衛星,可截獲敵方整個無線電頻率范圍內的信號,重點是竊取敵方的數據通信信號。除此以外,美國還發射了一種名為“牧人小屋”的電子偵察衛星,這種衛星采用了大橢圓軌道,定位于西伯利亞上空,其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覆蓋北極地區,密切監視前蘇聯的反導雷達和空間跟蹤雷達。前蘇聯的“宇宙”號電子偵察衛星偵收的頻譜寬、存儲的容量大,且衛星本身可對偵收的信息有一定的預處理能力,它對雷達和無線電輻射源的定位精度在10公里以內。
海洋監視衛星洋監測衛星的用途主要是監測海上船只和潛艇活動、偵察艦艇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其機載設備主要有電子偵察接收機、可見光電視攝像機、紅外傳感器、微波輻射、合成孔徑雷達等。
海洋監視衛星是一種部署在外層空間的“耳目雙全”的“秘密哨兵”。這類衛星的實際應用,不僅能及時地掌握地球表面3/4的海洋上敵國或別國海軍艦隊及潛艇的活動情況,而且又能提高己方海軍艦隊及潛艇的遠洋作戰能力。作為現代海軍的“耳、目”,海洋監視衛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空間偵察手段。
在海洋監視衛星的研制與應用方面,前蘇聯處于領先地位并占有一定的優勢,所以自70年代中期以來,前蘇聯的海洋監視衛星一直是美國海軍的心頭之患。美國軍方曾有人多次揚言:“在未來戰爭中,蘇聯的海洋監視衛星將是美國優先打擊的空中目標。”
導彈預警衛星彈預警衛星是為實現預警目的,監視和發現敵方發射彈道導彈的偵察衛星,這種衛星一般由幾顆衛星組成預警網,它可充分利用衛星上的紅外探測器探測敵方導彈飛行期間發動機尾焰的紅外輻射,并配合使用電視攝像機及時準確地判明敵方導彈的發射情況。
在導彈核武器化的時代,導彈預警衛星實際上是部署在外層空間的“烽火臺”,它可以在導彈發射90秒內的時間里迅速捕捉到導彈的尾焰并確定其位置,從而使己方獲得更多的預警時間。先進的導彈預警衛星上還有一種由許多光敏原件和微電子線路組成的名為“電荷耦合器件”的探測裝置,這種裝置不僅能有效地監視洲際彈道導彈,而且還能發現像飛機和導彈那樣的目標。
在導彈預警衛星的研制與應用方面,美國起步最早,技術也最全面,現已發展到第三代。一般情況下,美國在地球同步軌道上保持有5顆預警衛星,其中3顆工作,2顆備用。由這幾顆導彈預警衛星所組成的預警網覆蓋了前蘇聯和我國所有陸地的發射場,而且也可覆蓋現有導彈射程內的全部海域。
(特約編輯/袁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