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斌
如果說圍繞著硬件電腦界已經展開了一場不見血的廝殺,那么,在軟件界這種廝殺的嚴酷性也絲毫不差。美國的網景公司與軟件霸主微軟公司圍繞瀏覽器的你爭我奪正成為Internet上的一道風景線——“導航器”大戰“探險家”。
網景公司創始人之一的吉米·克拉克曾是久負盛名的SGI(硅谷圖形)公司的締造者。由于該公司領導層內部出現了嚴重分歧,吉米·克拉克于1994年6月離開了SGI公司。此后,他便把目光投到正走向高潮的Internet。
當初,Internet用戶使用的是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馬克·安迪森1993年設計的第一個圖形瀏覽器Mosaic。Mosaic使漫游環球網成為一件輕松的事(只需用鼠標點擊你想看的內容),它將Internet相互分割的文本文件一舉化為一個巨大的、超鏈接的多媒體網絡。
從Mosaic開始,成千上萬的人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學會了坐在計算機前漫游世界。吉米·克拉克發現安迪森是一個與比爾·蓋茨一樣的軟件天才,于是,通過E-Mail給安迪森發了一封信,邀請他共同合作,開發新的產品,兩人一拍即合。就這樣,對信息產業有著豐富經驗的硅谷前輩與對程序設計有著非凡才能的軟件神童挽起了手。1994年,二人一起創立了Mosaic通信公司,克拉克投資400萬美元把安迪森的大部分同事都雇到了硅谷,集中全力開發瀏覽器。這個公司到當年11月正式命名為Netscape。“Net”在英語是“網”的意思,“Scape”則含有“前景、遠景”的意思。結合到一起就成為了今天響徹軟件世界的名字——Netscape,中文譯為“網景”。
安迪森帶領這群計算機天才,僅用了1個月的時間,就開發出了瀏覽器的新版本,但不再叫Mosaic,而是取名為“Navigator”,即“導航器”。Navigator具備Mosaic所不具備的一系列優點:內置的安全保障程序、高速和處理復雜圖形的能力。網景公司決定效仿Mosaic,Navigator同樣以免費方式提供給Internet用戶。這一舉措受到用戶的普遍歡迎。到1995年,Navigator的第一個版本已占據了75%的環球網瀏覽器市場。
盡管Navigator可以在網上免費得到,不過,如果人們需要改進版本和接受服務,則需付39美元。但真正使網景賺錢的不是這一筆筆的39美元,而是它推出的網絡服務器軟件,即讓各種機構在Internet創建互動主頁的軟件。利用它,商家可以通過環球網建立虛擬商場或發布廣告,大機構還可以建立內部通信網絡。
在網景公司的刺激下,龐大的服務器軟件市場形成了。今天,計算機用戶們像20年前購買DOS一樣瘋狂地購入服務器軟件,僅惠普公司就從網景公司那里購買了10萬份導航器的拷貝,到1996年5月,導航器在瀏覽器市場的份額已達到80%。
網景公司的成就對微軟公司的軟件霸主地位構成了嚴峻的挑戰。1995年6月,導航器已占領了瀏覽器市場中60%的陣地,而微軟公司直到1995年8月24日才推出Windows95,并在這個姍姍來遲的操作系統中加入了一個并不令人滿意的“探險家”(Explorer)程序。為了對抗微軟公司的反擊,網景公司開發出了最新版本的瀏覽器——導航器2.0,這個版本可使用戶方便地插入其他軟件,并能夠使網絡人員觀察到更復雜的網絡圖形、3一D圖形以及各種音頻或視頻信息,但它最重要的特性是支持太陽公司的驚世之作Java(爪哇)編程語言。這種語言可以在宿主機上創造一個“虛擬機”來運行WWW服務器提供的程序或對象,不受任何操作系統的限制。
1995年12月7日,比爾·蓋茨終于下定了決心。他作出了也許是微軟公司10年以來最重要的宣布:微軟公司將把所有的計劃和產品都重新定位在Internet上。那天早晨,面對幾百名聽眾,蓋茨引用了山本五十六下令偷襲珍珠港時說的話:“恐怕我們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聽眾們發出了會心的笑聲,因為
當天是珍珠港事變紀念日。在這個異乎尋常的日子里,比爾·蓋茨帶領微軟公司全面進入了網絡戰場。
比爾·蓋茨用行動支持了他的好戰言論。1996年,微軟公司將14億美元的研究開發資金中的大部分和數千名軟件開發人員轉移到In—ternet上,頭一排重炮就讓人膽戰心驚:8月13日,微軟公司推出Internet Explorer3.0,其瀏覽軟件“探險家”的最新版本可全面支持Java和AetiveX等重要技術,與競爭對手網景公司的王牌瀏覽器“導航器”相比在功能上毫不遜色,在價格上用戶可以免費從環球網上下載。推出后第一周,這一瀏覽軟件的下載統計就已突破100萬次,到8月末的時候,網景公司的股價滑落到僅及其顛峰期的一半,而微軟公司的股價則突破120美元,與1995年年底完全掉了個個兒。
微軟公司還滲透到了網景公司最大的根據地——網絡服務器軟件市場。網景公司的網絡服務器軟件價值從300美元至數千美元不等,(而微軟則“承諾”使用Windows NT操作系統的客戶,可免費獲得速度更快的同類產品。)在微軟公司的強大攻勢下,網景公司的股票一跌再跌。為了抵抗微軟公司的贈送行為,網景公司不得不把用于Windows NT的商業服務器軟件削價至原來的75%,對于一個成立不過十幾個月的公司,這是一種難以承受的壓力。
面對這場閃電戰,網景公司不敢拖延半點時間。就在微軟公司發布Explorer 3.0后僅僅兩周,網景公司又派生出一家新公司Navio,目的是開發運行于眾多非PC(個人電腦)的Internet訪問設備上的瀏覽軟件。這些設備包括置頂盒、電話、個人數字助理、游戲機等,它們的目標都是消費者。網景公司在這次行動中聯合了除微軟外幾乎所有的電子業巨頭,如IBM、索尼和NEC。它的目標只有一個:利用Internet將視窗擠出場外。在克拉克、安迪森領導下,網景公司正在重新撰寫一部高科技帝國的創建史。這家公司通常每隔幾個月就推出新產品的版本,并且直接在互聯網絡上推銷。網景公司的領導人一致認為,其新產品必須維持6個月的領先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擁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克拉克還不斷利用手中的股票,拼命地兼并那些具有先進技術的軟件公司,網羅優秀的軟件設計人才。1995年,網景公司收購了群件程序制造商——Colabra軟件公司;1996年,網景公司出資1.6億美元購買了多媒體會議軟件制造商——Insoft公司。這些公司均可幫助網景公司實現其為網絡多媒體通信建立標準的計劃。網景公司意識到大部分營業額將來自網絡服務器市場,它重新制定了商務計劃,希望利用其瀏覽器大受人們歡迎的優勢,大量銷售這些服務器??梢哉f,瀏覽器只是戰術,而服務器才是戰略。
在這場競爭中,網景公司謀定而動,微軟公司則倉促應戰,廝殺至今。
全世界約有數百萬人使用微軟公司的瀏覽器“探險家”登入互聯網絡,它的市場占有率在25%~30%之間,比網景公司的“導航器”60%左右的市場占有率略遜一籌。但是,由于“探險家”是由財大氣粗的微軟公司編制的,因此很多觀察家認為這場商戰的勝負一時還難預料。
(責任編輯/劉祖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