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森編譯
世界貿易組織(WTO)曾于1998年5月18日~20日舉行成員國部長會議,美國和歐盟國家在會上提出了關于在全球推行電子商務的建議。9月15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第33屆系列會議決定,將于1999年3月舉行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常設專家委員會上專門討論全球的電子商務問題。這表明,利用因特網作為載體的電子商務形式將成為革新世界貿易傳統方式的新手段,從而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近兩年,東南亞和俄羅斯出現的經濟危機已經對美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直接后果之一是美國外貿出口正在日益減少,美國國內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裁員在不斷增加。為了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對外貿易的活力,美國朝野決心利用其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積極開辟有利于擴大其國內外商業貿易的“第二戰場”——在因特網上開展電子商務。實際上,美國的這個打算,早在3年前已開始籌劃。1997年7月1日,克林頓總統在一次國際性會議上公開提出了建立《全球網絡貿易框架》的方案,贏得了許多西方國家的響應。最近,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向媒體宣稱,美國將實施一項旨在推動第三世界國家加入并利用因特網發展對外貿易的一攬子計劃。由此可見,美國對通過因特網開辟對外貿易的“第二戰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近年來的進展顯示,在因特網上展開電子商務活動對美國十分有利。1997年,美國在網上的交易額已達80億美元,預計在2002年可達3300億美元,增幅將高達41倍。統計表明,美國企業在因特網上的商業交易已穩居世界領先地位。在1997年全世界的網上總交易額中,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成交額占90%。在全球的電子商務活動中,美國企業的收入占總額的8成以上,其中高科技、高檔商品的盈利占全球總量的9成左右。根據這種發展趨勢,美國決策者躊躇滿志,很快便出臺了具體的行動計劃。白宮決定,在2000年后,聯邦政府機構的采購訂單一律通過電子數據形式在網上流通。而2002年后,美國與各國(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將以網上的數據交換為準,不再接受傳統的文本交換。國際經濟界人士認為,這表明美國不僅決心徹底變革傳統的對外貿易方式,而且將通過政府行為和行政干預手段促使其國內信息技術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并培育一個潛力無窮的信息技術市場。與此同時,美國的政府行為和政策措施,將有效地引導國內資本流入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興產業。
白宮方面的計劃獲得了企業界,尤其是大企業的支持。因為就利用已有的信息技術優勢而言,美國朝野雙方的利益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據調查,從1995年~1997年,美國500家最大的公司用于因特網的投資年均增長40%,增幅是同期對生產設備投資的3.5倍。1998年頭9個月這方面的投資就達60億美元,其中約70%用于建設內部網(Intranet)。微軟公司最近斥資30億美元,用來實現其從軟件公司向國際網絡公司轉變的戰略目標;IBM公司與伊夸費克斯公司也聯手推出“VAULT”新系統,可使企業用戶在網上安全、保密地下訂單和保證用戶在網上安全地交換合同和簽訂協議;大西洋貝爾長途電話公司已于去年開始向東部地區1/3以上的用戶推出高速因特網服務項目;以及最近世界上最重要的因特網服務機構——美國在線公司(AOL)以巨資收購網景公司等,都被經濟界看作是窺察白宮動向后采取的重要戰略行動。美國著名的企業戰略家哈梅爾最近告誡說:“看大勢,賺大錢,有遠見的企業現在是根據即將到來的重大轉折來調整各項戰略的時候了?!惫窢栔赋觯澜缃洕诮洑v一場史無前例的劇變,原有的商業規則已開始變化,如果企業在這種形勢下還依舊墨守陳規,行動遲緩,將很可能被新的一輪經濟大潮徹底地淘汰出局。
(責任編輯/劉祖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