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祥
1999年5月,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播出重要消息:我國成功地發射了“一箭雙星”,即同時將“風云一號”極軌氣象衛星和“實踐五號”科學實驗衛星用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億萬群眾都收看到了“長征四號乙”型運載火箭發射時的壯觀景象與“風云一號”極軌氣象衛星發回的第一幅彩色可見光云圖。
極軌氣象衛星對很多人來說還是相當陌生的,它是高精尖科學技術的結晶,這種衛星的軌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夾角成90°,故可對全球進行探測。研制和發射極軌氣象衛星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由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中心、地面應用五大系統所組成。當今世界上具有研制發射極軌氣象衛星能力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有關專家介紹說,“風云一號”衛星完全是中國自己設計、自己研制、自己發射的,并且完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美國的極軌衛星還要更先進。就連美國的衛星專家也坦率地承認中國極軌氣象衛星所用輻射計更為先進,世界氣象組織的專家們對“風云一號”拍攝到的氣象云圖稱贊不已。
“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總重量為958公斤,繞地球運行的周期為102分鐘,每天繞地球14圈,每日可巡視世界各地2次。它主要的探測儀器是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各1臺,主要通過2種方式向地面發回信號:一種是實時發送,世界各國的衛星地面接收站均可直接接收到“風云一號”過境時的實時探測資料;另一種是延時發送,當衛星飛行在我國地面站接收范圍之外時,它可將探測到的有關資料存儲到記錄器上,而當衛星經過我國上空時,它才會將探測資料發回到國內的地面接收站。
“風云一號”極軌氣象衛星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和天氣預報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一、可及時地獲取全球的氣象探測資料。由于“風云一號”極軌氣象衛星每天可將獲得的全球氣象實時觀測資料,經通訊網傳輸到全國各地氣象臺站,因而大大彌補了常規氣象觀測資料的不足,使人們能夠及時地了解大范圍乃至全球氣候的變化,大大提高了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二、對天氣預報尤其是中長期天氣預報具有重要價值。由于“風云一號”能獲取定量氣象參數,如海面溫度、云參數、全球植被指數等,這些參數經過計算機處理后,可以為制作中長期的氣象預報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三、可監測全球范圍的重大自然災害。“風云一號”不但可以監測全球大范圍的水災、森林火災、干旱等,而且還可以監測全球農作物的長勢及海洋的溫度變化等,這對于評估世界糧食產量及航海具有實際價值。四、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風云一號”衛星可對全國范圍內的各種生態環境和自然災害進行不間斷的動態監測,因而可為國家有關部門進行防災減災,推進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提供翔實的觀測資料,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風云一號”極軌氣象衛星運行良好,它每天發回的大量信息、數據,經計算機加工處理后,形成為各種有價值的資料和圖片,尤其在監測今年森林火災和洪澇災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7月4日,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該衛星云圖監測到東北大興安嶺地區有7處火點,有關人員及時地將火點的具體位置和范圍通知了國家林業總局森林防火指揮部。再如,6、7月份長江流域連降暴雨、大暴雨,江湖水位陡漲,湖南、安徽、江西等省洪災嚴重。“風云一號”衛星密切監視著長江、洞庭湖、洪湖、鄱陽湖、太湖流域水體的動態變化情況,為國家防汛總指揮部和湘、楚、贛、皖等省客觀掌握水情、災情,及時組織抗洪搶險救災,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責任編輯/錢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