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兵
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周某在下班回家途中,看到一輛小車駛入禁行道,便將車攔住。司機王某看見有人攔車就停下,周某拿出工作證給司機王某看,說自己是交通警察,并說這是禁行道。說話間聞到小王有酒味,周某便問:“你喝酒了嗎?”小王說:“喝了點啤酒,沒事。再說你現在下班了,這不是多管閑事嗎?”周某說:“不行,酒后駕車屬于違章,得罰款50元?!彪S后拿出罰款單。王某想爭辯,見圍觀的人較多,只好交了50元罰款。第二天,王某到市公安局交警大隊以罰款不合理為由提出申訴,市公安局復議后,維持了原決定。王某不服,以周某罰款是個人行為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并要求撤銷罰款決定。
經法院審理認為,王某駕車駛入禁行道,并且有酒后開車的行為,顯然是違章行為;周某是交通警察,其職責就是制止違章行為,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免受損害,他將車攔下并予以罰款,這并沒有超越他的權限;雖然他沒有身著制服,但他出示了證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這些情況都說明了周某的行為是公務行為,其代表的是市公安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77條第5項規定:“機動車駕駛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十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可以并處吊扣三個月以下駕駛證;……(五)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同時,我國《行政處罰法》第33條和第47條規定,對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罰款,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并當場收繳罰款。周某根據上述規定處罰司機王某,不論是實體方面還是程序方面均符合法律規定,是執行公務的行為,是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個人行為,因此法院作出決定,維持市公安局對王某罰款的決定。
(責任編輯/劉祖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