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緩慢的拳術,動作圓活,連綿不斷,動靜相濟,柔中寓剛,既可以強身體健體,又適合于體弱多病者作為醫療保健和康復的手段。
太極拳的\"調身\"作用是練功中對身體的姿勢、動靜、張弛的一種自然控制,它是氣功修煉的核心之一。據調查,在太極拳練功人群中,由于對\"調身\"作用缺乏理解和控制不當,往往影響練功效果。
本文以簡化二十四勢太極拳的\"調身\"功效作一實驗研究,以圖尋找適宜的\"調身\"控制方法,與同道商榷。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本文挑選了體育學院武術專業學生10名,修煉太極拳均在5年以上。
1.2 以不同練功時間控制運動負荷,即:分別用2'、3'、4'的時間練功一遍,4'、6、8'的時間練功兩遍。
1.3 每次練功前測HR、BP,使HR、BP恢復到安靜狀態時再開始練功。每次練功后即刻再測HR、BP的變化,以反應身體承受負荷情況。
2 實驗結果
練功者,練功前、后HR、BP變化見表1和表2。
表1列出了練功前HR和分別用2'、3'、4'時間練功一遍,用4'、6'、8'時間練功兩遍的HR變化情況。結果顯示,除用2'練功一遍的HR較安靜時有較大變化外,其余HR變化均隨練功用時延長而呈現緩增變化趨勢。
血壓測試表明,練功一遍時收縮壓變化為:用2'練功時上升,用3'、4'練功時上升幅度隨時間延長而減小;舒張壓則呈平穩下降趨勢。練功兩遍時,收縮壓變化隨練功用時延長呈緩增趨勢,舒張壓則呈緩降趨勢(見表2)。
3 分析與討論
測試結果顯示,用相同速度練功一遍和兩遍,HR和BP變化存在顯性差異(見表3)。即用3'和4'的速度練習太極拳,練習兩遍較練習一遍HR明顯增加(P<0.05)。BP變化除用3'速度練習時,舒張壓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余血壓變化均有顯著改變(P<0.05),表現為收縮壓在正常范圍內升高和舒張壓在正常范圍內下降。而用2'的速度練習一遍和兩遍,HR與BP變化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以2'至4'的速度練功一遍和兩遍,均可使HR、BP明顯改變,這表明對心血管系統構成一定的負荷刺激。HR和收縮壓適度升高,對心臟泵血功能產生積極影響,而舒張壓適度下降則表明外周血管開放數量增多,血流通暢,阻力降低。但在練功一遍時,用2'速度則HR、BP變化顯著,分別平均為82.6次/分和124.5/63.5mmHg,而隨練功用時延長,HR、BP變化下降;而在練功兩遍時,則隨練功用時延長,HR、BP變化呈上升趨勢。
太極拳練習的要領是\"心靜用意,意動形隨,柔剛相濟,內外合一\",亦即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同時協調地運動,其\"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氣宜鼓蕩\"的要求決定了練功者身體生理變化的特點。
人體承受的生理負荷是否適宜是影響鍛煉效果的重要因素。練功中機體承受的生理負荷是對機體的刺激,是引起各器官系統功能產生適應性增強的原發因素。生物機體對過強刺激將不能產生良好的適應,甚至可導致損傷,而過弱的刺激將會大大延長適應的發生過程,只有在生理范圍內適宜的刺激才能加快機體的適應過程,也才能提高練功效果。
從以上測試結果與分析得出,練習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兩遍較一遍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顯著。在用4'至8'的時間練功兩遍中,用8'練功兩遍,其HR、BP變化較為顯著。說明太極拳這項運動的負荷強度,不僅僅完全由練功速度所決定,其\"動中求靜,以靜御動,柔剛相濟,內外合一\"的特點,是影響心血管系統功能變化的重要因素。如果練功速度和重復遍數控制不當,亦會影響\"調身\"作用而最終降低練功效果,故太極拳\"調心、調吸、調身\"之間是相互影響,密切聯系,缺一不可的,練功者應重視\"調身\"作用。
4 小結
4.1 練習太極拳時的\"調身\"效果,不僅僅完全由練功速度決定其負荷,而\"動中求靜,以靜御動,柔剛相濟,內外合一\"的特點,是影響心血管系統功能變化的重要因素。
4.2 練習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時,時間和遍數均對心血管系統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應根據練功者個體目標確定。作者建議以兩遍用時6'至8'為宜。
4.3 練習太極拳者,應充分理解和盡力掌握\"調身\"作用的內涵,自行隨意和不加控制的練習將會降低練功功效。
(通聯:710062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