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保健養生已成
了人民所關心的問題,對祛病健身行之有效的氣功療法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深入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氣功是強身健體、防病治病、保健養生、開智增慧的金鑰匙,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氣功鍛煉的隊伍之中。為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只有將氣功修煉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氣功才能大眾化,才能為社會普遍接受,把氣功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又有利于氣功事業的健康發展,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和道德水平。
練功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入世修煉。現代人擔負著一定的社會工作和家庭責任,不可能遠離人群、脫離社會、脫離工作和家庭,隱居山林去修煉,而應該把練功和我們從事的工作、學習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以練功促開悟,通過練功達到治病、健身、養生的目的,開發出人體潛在的各種能力,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使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使生活更加絢麗多姿。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主張入世修煉的,他推崇修身、治國、齊家與社會于一體的處事觀。孔子在《論語·子罕》中說:\"子絕四,毋意,毋念,毋固,毋我\",即指凡事不要執著、貪念、追求,而要忘記一切,無我無私。他所主張的在社會實踐中,時時、處處、事事修煉人心,就是對自身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更高一層修煉。孔子所提倡的\"仁\",不僅是一種高尚的道德,而且是一種很高的氣功境界。我國古代儒家學派的共同特點都是強調將修身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如荀子繼承孔子的思想,把修身和人的社會實踐、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提出了一套治氣、養心的理論和方法。不僅如此,《中庸》、《大學》都明確指出了修身與人的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的一致性,體現了氣功的根本特色。古人尚能如此,我們現代人更應該把練功與現代生活相結合。
練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持之以恒,在日常生活中,數十年如一日地進行,才能達到養生健身的良好功效,才能提高練功的層次。練功要與現代生活同步,要做到堅持日常練功,使練功生活化,生活練功化。古人云:\"行住坐臥,不離這個\",\"一日之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這些格言說明了時時刻刻都可以練功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走路可以練功,睡覺可以練功,看書寫字也可以練功;保持平常心是練功,泰然處事是練功,助人為樂是練功,只管耕耘,不問收獲也同樣是練功。作為練功人,既要用一定的時間按照功法的要求潛心修煉,又要在其余時間把練功融合于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之中,使之相互促進。把練功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既可以提高功力,又能夠促進工作。
(通聯:130041吉林省長春市重慶路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