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儉
粉塵、鉛、苯等有毒有害物質給人帶來的危害,近年來已有所減少。但另一種職業危害卻在上升,這就是社會競爭激烈和節奏加快帶來的器官緊張,由此引發的疾病,被稱為與工作有關疾病。
*鐘表修理工、打字員、排字員、職業校對等,他們的視力經常處于過分緊張狀態,調節功能降低,出現眼內疼痛、眼睛充血、高度近視、老化提前等。
*演員、教師等,發音器官長期過于緊張,可出現慢性咽炎、聲音嘶啞、發音異常,甚至失聲癥。
*伏案工作者頭部活動較少,易患頸椎病;電腦操作者,手、手腕和手臂可持續疼痛,晚上睡覺前疼痛加劇。
*長期從事站立工作的人,患下肢靜脈曲張;重體力勞動者多患慢性腰腿痛,經常彎腰負重時,還可出現脊柱側彎、駝背等。
上述現象均屬身體器官長期緊張引發的疾病。對此,人們似乎沒有特別注意,也找不到好的預防方法。事實上,預防器官緊張,關鍵在于轉變觀念:以往人們總認為“勞動總是辛苦的,吃苦耐勞才是好樣的”,這種不顧健康的觀念是要不得的。我們要懂得“工作和健康并不是矛盾的”,學會緩解器官緊張的方法,讓自己舒服地工作。
首先,在盡可能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讓自己舒服一些。如時不時把屈曲、傾斜的體位改為端正舒服的姿勢,保持身體協調平衡。經常操作電腦者,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桌椅和正確的坐姿,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國有很多工廠的設備已過時,最好請多方面專家“會診”,進行設備更新。
其次,學會通過“交換”,讓緊張的器官輕松一下。“交換”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如站立作業時,可定時將身體重心由一只腳轉移到另一只腳,交替歇息,或者經常踮腳,兩腳輪換或同時進行。
最后,還要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日常工作并不等于鍛煉,通過鍛煉可以緩解工作對某些器官造成的緊張,有利于身體健康。散步對人體多個器官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平時可因地制宜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