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緒
國家體委自1956年開始舉辦中國象棋個人錦標賽以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大浪淘沙,只有10人(男子)能在這一傳統的賽事中榮獲冠軍,他們是千百萬棋迷眼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但是,僅從年齡而言,在二十歲以前能獲此殊榮的也不過僅僅兩人而已,那就是15歲即一飛沖天的胡榮華和18歲一躍登頂的許銀川。
翻開中國象棋的現代史,胡、許少年得志的鏡頭永遠載入中國象棋的史冊。1960年全國個人賽,稚氣未脫年僅15歲的少年胡榮華首次參賽,第一輪與“棋壇神童”李義庭戰成平手。次輪與“殺象能手”孟立國展開激烈對攻,以精彩的車炮聯攻將其降伏。關鍵的第三輪與“神州第一人”楊官展開開、中、殘的全面較量,經過近80回合頑強拼搏,自始至終壓得“第一國手”未能翻身。決定命運的第十輪決戰打響后,他設計謀巧妙地將“老仙人”劉憶慈誘入陣中,搶出主力,僅30余回合即一戰成功。至此,中國象棋的“胡榮華時代”開始了。
許銀川涉足全國個人賽的時期,是群雄割據的年代。“東方電腦”柳大華、“燕趙驕子”李來群、“羊城少帥”呂欽、“江南才子”徐天紅、“東北虎”趙國榮像走馬燈似的輪流坐莊。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欲獲冠軍,其難度勝過30年前的數倍。好個小銀川,經過1989年的第一次洗禮,翌年年僅15歲即躋身大師行列,1991年勇奪第三,在中國象棋高度發達的今天,其意義除名次之外,已超過了當年的同齡人胡榮華。1992年最后一輪受到胡榮華的磨難沖擊冠軍未果。1993年青島會戰,他敢為天下先,與群雄逐鹿,最后一戰使河北閻文清像當年的劉憶慈一樣成為伴月之星,“天之驕子”橫空出世。胡榮華、許銀川一對曠世的天才,兩次震驚了中國棋壇。
有的人在棋盤面前修煉了一生,仍默默無聞,胡榮華、許銀川緣何能以小小的年齡就雄霸棋壇呢?
美麗的童年良好的早期教育
胡榮華、許銀川都是在父親的啟蒙下學會下棋的,正是家庭環境的影響,父親的啟蒙使他們對象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濃厚的興趣正是孕育天才的基本條件。《路,從這里開始……》中,胡榮華這樣談他的父親:“我學象棋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應該算是我的父親,盡管以現在的標準來衡量,他的水平是很低的,但他卻使我對象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每天晚上,父親總是把我和姐姐叫到桌前,教我們下棋。”許銀川在《父親,送我上路》中為我們講述了啟蒙教練——父親的故事:“父親自小酷愛象棋,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從懂事開始便學會了下象棋。由于父親的傾囊而授,我的棋藝突飛猛進。記得奪了冠軍回來,直把父親高興得說不出話來,淚水順著他那飽經風霜的臉龐流下來。”同是父親的故事,不同的是胡老先生無心插柳,而許老師卻在雕刻美麗;同是父親將他們的天才心智能源打開,將他們的藝術細胞喚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麗的童年時光,良好的早期家庭教育,為天才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路遇伯樂命運的垂青
胡榮華的早期教練徐大慶先生是上海聲名卓著的象棋名手,正像胡榮華說的那樣,是他棋壇生涯中影響較大的一位老師,正是這位“伯樂”先生不僅熱情地指導胡榮華下棋,并且想方設法把他帶到重大的棋賽上經風雨、見世面,并帶著胡榮華投名師、訪高友,使少年胡榮華進入了象棋領域的新天地。許銀川的啟蒙老師除父親之外還有汕頭市的象棋教練章漢強。小銀川學會下象棋不久,父親即帶他到縣市遍訪高手,后來干脆吃住在章漢強家里,章老師言傳身教,許銀川心領神會,僅幾個月的時間,他的棋藝大長,之后進入省隊參加系統訓練。廣東隊領隊容堅行更是獨具慧眼,在人才濟濟的廣東隊里,讓剛在1988年全國少年賽奪冠的許銀川代表廣東隊參加1989年的全國象棋團體賽,在大風大浪里鍛煉。天才型棋手的藝術生涯中如果沒有“伯樂”提供高質量的給養,為他們盡早提供磨煉摔打的機會,小馬駒奔馳原野是很難想像的。
青出于藍
有名師指點,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人的一生中僅靠天賦的某些優勢并不能造就英雄,沒有名師的指點,沒有前人的心血,只靠自身的苦苦探索是難以到達登峰造極的地步的。胡榮華、許銀川進入省隊集訓都是在十二三歲。尤其是胡榮華經過短短三年多高質量的訓練,居然擊敗楊官等超一流高手而登上冠軍寶座,得益于何順安、徐天利、朱劍秋、陳奇等師長的辛勤培育。當時的上海市集訓隊訓練水平無疑等同于小型的全國高級別的邀請賽,胡榮華在這樣良好的訓練環境中茁壯成長,如魚得水,令人羨慕不已。對一個天才棋童來說的確是常人難以得到的機遇,而胡榮華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殷切希望,很快具備了與一流高手相抗衡的能力。正是何順安、徐天利等胸懷寬闊的大家們的無私培育,才能有胡榮華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同樣的道理,沒有嶺南諸家大師楊官、蔡福如、呂欽及其他集訓隊員的指導,許銀川僅靠埋頭打譜和悟性在中國象棋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18歲即“一覽眾山小”是根本不可能的,叱咤風云的藝術大師們在自己苦苦求索的同時,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園丁之歌”,才使我們的天才脫穎而出。
天才出于勤奮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所創造積累的文化財富給人以智慧,而人的智慧是智商的體現,它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人無生而知之者”,人的客觀天分和主觀努力關鍵在于后者,它是促使事物產生質變的根本動因。胡榮華、許銀川這兩個天才型的象棋大家,也是生活在我們中間的普通一員,絕非超然物外的神,他們也是從“馬走日,象走田,車行直線炮隔山”起步的。他們擁有能幫助自己發掘天賦的環境及明理的父母,他們遇到了具有睿智透視力的“伯樂”,他們有盡力輔助他們使之發揮天賦潛能、且引導他們在正確的軌道上發揮特殊才能的名師,他們更有與眾不同的勤學苦練、勇攀高峰的精神與毅力。他們在踏上人生之路時,為自己立下志向并為此奮斗不止。少年胡榮華嘴里含著飯仍在想棋,許銀川12歲即遠離父親求學,象棋藝術的天才自孩提時代開始,就在奮斗的過程中留給了我們一串串生動的故事,雖然在浩翰的象棋文化海洋中只是一些小小的貝殼,但意味雋永,富于哲理,發人深省,使后人獲得有益的啟迪。這對于那些自恃才智天賦,不愿艱苦學習的人也是一個警告。
出眾的身心素質
象棋競賽與其它競技性體育項目一樣,消耗著大量的腦力與體力。一個棋手天賦再高,如果體力跟不上去,也很難正常發揮水平。只有具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可能在長時間的比賽中精力充沛地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胡榮華50多歲高齡還能重掌帥印也是這位天才型棋手創造的另一大奇跡,四十年的枰場廝殺,靠的是一個堅強的體魄,這與他平時堅持體育鍛煉密不可分。許銀川更是深深懂得這一點,大學學習生活之余,長跑、踢足球,使原來較單薄的身體充滿朝氣與活力,為1996、1998兩年再度登頂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胡、許擁有與眾不同的心理素質,這表現在比賽過程中是處變不驚,無論是優勢還是劣勢,是積分領先還是落后,“攻心為上”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尤其是胡榮華表演得更是淋漓盡致。對弈心理學的靈活運用是衡量一個優秀棋手盤外智商的另一大尺度,更是天才型棋手優秀心理素質的充分體現,胡榮華的詭道奇兵,許銀川的少年老成、以正制勝,無論正與奇,他們都能運用得恰到好處,這正是他們區別于常人的不同之處。
堅韌不拔正確對待失敗與挫折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胡榮華少年一舉成名后,盡管經歷了多次暴風驟雨的考驗,卻雄霸了棋壇二十年。1980年樂山失利后,連續三年未能收復失地,1982年至1983年,胡榮華謝絕了一切邀請,專心致志,深山練劍,于1983年全國個人賽上又以嶄新的姿態從容談兵,待重拾舊山河后,領獎臺上的胡榮華眼含晶瑩的淚花,這里面凝聚了他奮斗的艱辛,體現著他對事業無限的忠誠與熱愛。許銀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正是胡榮華將這筆精神財富傳給了許銀川,1992年全國個人賽最后一輪,兩個棋壇天才的超級對話,使許銀川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半醒狀態的“天外來客”徹底明白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來年即大魁天下。可見,離開了對磨難的體驗,一切人生哲學都是不完全的和沒有感召力的。
謙虛的品質高尚的情操
象棋是人類智慧的體操,謙虛是天才型棋手最大的美德。胡、許之所以少年得志,也是他們勤學苦練,不恥下問的結果。至今,人們還傳頌著胡榮華當年向王嘉良寫信拜師求藝的故事。許銀川每當獲勝時,總是先檢討自己的不足,指出對手如果按正確的著法走自己則兇多吉少,正是這種虛懷若谷的高尚品德,視“天下人皆為我師”的人生哲學觀,才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取得了成功。棋手最大的天敵就是驕傲。藝無止境,世上無常勝將軍,那些只取得一點點成功,便把自己視為天下第一而趾高氣昂者,只能半途而廢。
時運相伴把握機遇
胡榮華、許銀川都有同感,即取得冠軍后仍謙虛地說,并不具備冠軍水平而是運氣使然。仔細琢磨確有幾分道理。1960年和1993年的全國個人賽,盡管胡榮華和許銀川都具備了問鼎的實力,但在眾人眼里尚顯稚嫩。大哥大們都想在小孩兒身上撈分,遇到水平稍低的人也不輕信自己會栽到小家伙兒手里,所以,對手都是帶著強烈的獲勝愿望來拼命的,這同時也為胡、許獲勝帶來了更多的機遇。相信看過1960年全國賽胡榮華與王嘉良對局的人們都會認識到這一點的,王嘉良以兇猛的棄車攻殺手段屠殺了胡榮華這只“小羊羔”,也正是王嘉良的高足趙國榮用小匕首“短腿車”在1993年全國個人賽第四輪插入了許銀川這只小鹿的哽嗓咽喉。兩個天才都未能在兩代冠軍的主考官面前幸免遇難。而歷史又是驚人的相似,胡榮華卻殺敗了楊官,許銀川擊潰了胡榮華,而其他冤死在胡榮華與許銀川手中的當局者臨場又怎能清醒地與我們的天才心平氣和、順其自然地一較長短呢?當胡、許露出冠軍相時,“屈死的冤魂”再大呼不止已經晚了,雛鷹已經飛上藍天,實力乎?運氣乎?
實力也好,運氣也罷,關鍵在于少年英雄把握住了機遇,因勢利導將不利因素化為了有利的因素。讀過胡榮華巧勝劉憶慈、許銀川勇擒閻文清作品的人,有誰敢說當年的全國個人賽冠軍就不會是劉憶慈、閻文清的呢?只不過幸運垂青于善于把握機遇的人。
博采眾長善于創新
中國象棋的發展經過了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與當代史幾個歷史階段。胡榮華是我國當代象棋學派的主要奠基人,他之所以能完成十連霸的偉業,得益于在學習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對中國象棋進行了歷史性的創新。許銀川成長的年代是群雄逐鹿的時代,許銀川在兼收并蓄諸家之長的基礎上,廣聞博見,在象棋開局變例的深度上進行了精益求精的探索,創造性地完善了象棋理論的深度。象棋的發展會隨著時空以及接受意識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變化之中雖有某些相對穩定的普遍性因素,但我們應該以運動、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以物質運動的哲學觀點去把握其哲理精髓。以胡榮華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大師們建立了當代象棋理論各分支流派體系,無疑使人們對象棋獲得了更深廣的理解和認識。而以許銀川為代表的今朝風流人物憑借他們高超的創造力把握了各分支變例的哲理內涵,而且又能以個性鮮明的形式把它進一步表現出來。這是今后天才產生的重要條件。
愿二十一世紀的華夏棋壇胡、許式的天才人物早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