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良
象棋和圍棋到底誰的魅力更大?作為一名棋藝工作者,我常常冒出這樣的念頭。
現如今,圍棋國內俱樂部聯賽如火如荼,高額獎金的國際大賽接二連三;反觀象棋似乎相對“寂寞”了許多。于是這樣一種說法便在棋界流行開來:與象棋相比,圍棋的變化更多、更復雜,對人的智力要求也更高,所以圍棋比象棋魅力更大。
特級大師許銀川:對象棋與圍棋這兩種不同的藝術進行比較是很困難的。我不善于下圍棋,所以對圍棋也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圍棋是否真的有那么多變化。但是我知道象棋的變化是非常繁復的,雖然我在不斷的研究,但是仍然還有許多尚未開墾的地方。
特級大師金海英:這種看法不夠客觀,雖然象棋的棋譜稍小,棋子也比圍棋少很多,但是象棋的每個子都是活的,不像圍棋那樣,棋子一旦落下就固定了,雖然棋盤很大,但是面積卻在一點一點的縮小。而象棋則不同,子力經過拼兌后,棋盤的面積不斷擴大,又因為每個棋子都是活的,有很多不同的走法,所以象棋變化并不少。
特級大師呂欽:我不贊同這種觀點。圍棋與象棋的規則是不一樣的,持這種觀點的人可能是認為圍棋的棋子多、棋盤大,但是只依據這一點就認為圍棋比象棋復雜,更具有懸念,顯然是太片面了。其實圍棋與象棋是各有所長,各有特點,根本談不上誰比誰“高”。
特級大師徐天紅:說這種話的人,一定是個門外漢。打個比方,就像書法一樣,有人喜歡小楷,有人喜歡草書,我們能說小楷就比草書好,或者草書比小楷好嗎?下棋到了最高境界就成為一種藝術,所以至今沒有人能把兩種棋都練到最高境界,窮盡其變化。象棋的每個子都是活子,而圍棋的子是死的,就變化來講,當然是活動的變化更多了。
棋類運動是靜的藝術,其魅力就在于激烈的攻殺、精妙的著法。和棋則會降低觀賞性,使人感到索然無味。圍棋出現和棋的機會非常少,勝負偶然性更大,使比賽會更激烈、更精彩。和棋是否阻礙了象棋的發展?
許銀川:我不認為和棋阻礙了象棋的發展,一直以來也沒看出和棋對象棋的發展產生什么阻礙。圍棋的規則將和棋出現的機率控制在很小的范圍,所以雙方都要盡心機地爭取勝利,一旦失誤,就可能輸掉比賽,使對弈雙方的精神都高度緊張。而象棋比賽有三種結果,當形勢對自己不利時,可以求和,還有退路,心情也不用過度緊張,我覺得這正是象棋的一個優點。其實在象棋比賽中,想下一盤和棋也不是很容易的,除非雙方的水平比較接近,相互非常了解,所以和棋對觀賞性也應該沒有什么影響。
徐天紅:象棋是中國的國粹,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人比較謙遜,注重仁義道德,所以文化強調“和為貴”,這是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根深蒂固。本著這種思想,象棋規定了和棋。如同戰爭一樣,當雙方勢均力敵,為減少傷亡就可能講和。共產黨和國民黨也曾經講和過,現在我們同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不是也要和平共處嗎?和棋多少會降低比賽的觀賞性,但不會阻礙象棋的發展。而且和棋并不代表質量不高,一盤和棋也可能精彩紛呈,現在通過加賽快棋、提高獎金、采用淘汰制等辦法,已經使和棋的數量降得很低了。像今年個人賽和棋要比以往少多了,只在功力相當的一流棋手中,和棋才多一些,但也都緊張激烈。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下象棋。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總能看到一些棋攤,人們在烈日里、路燈下廢寢忘食地下棋。既然有這么廣泛的群眾基礎,如此癡迷的擁護者,怎樣運作才能使象棋像圍棋一樣火起來。
呂欽:象棋發展緩慢主要是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圍棋的比賽要比象棋多許多,主要是日本、韓國的大財團出資,獎金很高。我們的國情決定象棋做不到這點,作為一名象棋工作者,我們應該在這方面多想些辦法。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一定會好轉的。
徐天紅: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必須認識到:民族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像京劇、書法都是我們的國粹,現在有多少人喜愛?象棋也是一樣,不要因為它沒有高額的獎金和國外的參與就不去重視它。這需要國家進行倡導,需要我們象棋工作者不斷地努力,當人們真正認識到這一點,離象棋騰飛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也許這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辯論,也許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負的爭論,就如同討論空氣與水分哪種物質對人類生存更重要一樣,讓人無從選擇。象棋和圍棋都是我們不能割舍的精神食糧,是我們放縱心情、享受智慧的一方樂土。在棋迷心中,它們都是最重要的,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它們都是最棒的!
祝象棋好運!
祝圍棋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