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寶康
2000年11月8日凌晨,當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家地方電視臺搶先宣布小布什當選美國總統的消息時,當班的編輯可能沒有料到,全世界一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都會受這次錯誤報道的誤導。造成這一后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緊隨其后,赫赫有名的美國有線新聞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主要媒體同時宣布:初步統計結果表明,布什成為新一屆美國總統。盡管這些大牌媒體宣稱它們是根據“投票站出口處”民意調查結果作出的判斷,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此后的半個小時里,“布什勝出”的大字標題立即充滿了美國數千萬電視觀眾面前的熒屏,美國傳媒界的“跟風”在這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處一個“地球村”的其他國家的政治家們,似乎也被這股“跟風”所感染,紛紛向小布什發去賀電。出人意料的是,僅僅過了半個小時,這股“跟風”立即轉向,同是這些電視臺又報道說,由于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得票數過于接近,根據佛羅里達州的法律,必須重新計票。于是美國大多數媒體又“跟”著忙乎了一陣子。連《紐約時報》這樣的大報,也不得不停下印刷機,以便修改宣布小布什獲勝的標題。
美國傳媒界“跟風”甚行,表面上看是新聞競爭激烈所致,但實質上卻是黨派政治在作怪。就拿此次總統大選新聞大戰來說,“跟風”跟出了大紕漏,有人追查“風源”,發現第一個發出小布什當選總統新聞的是福克斯廣播公司新聞頻道。再進一步查下去,又發現福克斯廣播公司顧問班子中有一個名叫埃利斯的人,是小布什的表弟,而正是這個顧問班子預測小布什已經當選。埃利斯在其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可想而知。按規定,在選舉投票站關閉之前,任何人不得公布計票結果,可是在黨派利益面前,埃利斯就顧不上那么多了。
對于美國新聞界的黨派偏向,一位西班牙政治家評論說,美國電視臺和電臺在競選廣告中總是攻擊對手,結果使國民同執政者越來越疏遠。另一方面,美國報界對政治和政府采取玩世不恭的態度,結果使國民不再把媒體視為客觀的裁判。由此可見,自詡為美國民主“櫥窗”的新聞自由,美國國民的參與程度也是很小的。
美國新聞界這次總統大選報道中的“跟風”大失誤,對我們新聞從業人員來說是一貼清醒劑。新聞要搶,“跟風”要戒。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報道要留有余地,同時應加強對背景情況的報道和解釋。回顧我們《文匯報》的國際報道,11月9日那天在頭版發表了驢象相爭、勝負難決的消息,重點則放在第二版的背景報道上,以《美國大選為何要重新計票》為題,全面解答了讀者關心的問題,較好地發揮了本報駐外記者的優勢。11月21日,正當佛羅里達州最高法院即將就計票問題作出裁決時,本報又以《佛州法院該怎么判》為主體文章,配上4篇提要性文章組成專版,介紹了法院可能作出的幾種判決,分析了不同判決的影響。盡管佛羅里達州法院的裁決還沒有出來,但這個專版已經是對美國大選報道的一個階段性總結,把大選僵局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一一講清。一旦法院裁決下來,只要報個短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