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芳
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世界,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無疑面臨著挑戰。而在報紙行業中,地市報的發行量小,經濟基礎薄弱,最容易成為新時代被淘汰的對象。因此,地市報要在互聯網時代生存下去,必須來一番脫胎換骨般的改革。
一、更新觀念,迎接挑戰。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正好用來描述地市報目前的處境。我國的地市報多是在十多年前創辦的,至今在運行體制上還保持著計劃經濟的思路,絕大多數靠指令性發行,沒有走向市場。因其經營方式落后,在大報的擠壓下,生存空間本就越來越小,而現在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不過是讓這種擠壓來得更猛烈些,更徹底些。說到底,互聯網的優勢也都是它的市場優勢,地市報的劣勢最大的也在于它沒有走向市場,還在走計劃經濟和官辦報紙的老路。因此,地市報的出路還得在市場上去找,只要這一大方向對了,地市報前景光明。
二、發揮自身優勢,立足本地市場。互聯網的優勢地市報沒有,但是這并不能說地市報就沒有優勢,就沒有生存空間了。地市報(以及縣級報)是中國最基層的報紙,離老百姓最近就是他們的優勢,只是歷來沒有發揮這一優勢,過于注重“指導性”而忽視了它的可讀性、群眾性。互聯網的優勢有利于傳播國內國際的大新聞,而對于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事”他們不關心也無法關心。如果我們將群眾在企業、商店、學校、辦公室、街頭和客廳里議論的那些熱門話題端上報紙,將他們的呼聲反映出來,群眾就會喜歡這個報紙,而這些在大報和互聯網上無法找到的新聞就是地市報的“特產”,并且至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這個“特產”是地市報“獨家”的,別人奪不去的。
三、主動出擊,尋求網上發展。只是這一條路并不是每一家地市報都可以走,必須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上網發展先必須投資建網站,必須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這對于內地地市報來說難度相當大,即便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也不是每家地市報都能做到。而且,地市報辦得再好,它的網站也不能就是那些內容,否則是不會有多少人上網點擊瀏覽的。在已有那么多著名網站存在、運作的前提下,一個地市報的網站去與其競爭肯定沒有勝算。因此,地市報建網站雖然是一條路,卻恐怕沒有幾家能夠走得通,而且目前也沒有太大的必要。但可否制作自己的網頁,通過大型的新聞網站發布,“借船出海”,擴大知名度,擴大本地在互聯網上的影響。另外,也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優勢,與地市報的讀者溝通、互動,吸引他們參與一些活動。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目前,地市報對于來自都市報的沖擊已經引起了重視,而對于互聯網的沖擊還重視不夠。其實,互聯網是所有報紙的共同對手,這種危機雖然沒有都市報的沖擊來得直接,但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相應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