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初
信息技術已經把我們導引進一個倍數發展的時代:去年下半年剛剛面世的WAP,今年已經刮起了愈來愈烈的旋風。正在互聯網之路上意氣風發的報紙,剛找到從傳統報紙向電子報紙脫胎換骨般的感覺后,又緊緊地盯上了“WAP”這個新寵。來自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最新消息稱,目前越來越多的美國報業公司都開始考慮利用WAP開辦報紙的移動電子版,以爭奪更多的訂戶。
WAP,傳統報紙的新寵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無線通訊協議”的縮寫。它由一組通信協議和應用環境構成,是把網絡上的信息傳送到無線通信裝置上的一個開放式標準協定。1999年7月1日,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AT&T、西門子等電信巨頭聚集美國的舊金山,聯合簽署了這項協議。在WAP問世之前,人們利用手機也可以上網,即把手機聯在筆記本電腦上,通過撥號的形式上網,基本可以取得和臺式機一樣的效果。但是,這種上網方式的缺憾在于筆記本電腦的便攜性依然不佳,手機上網的連接穩定性也不高。相比之下,WAP是通過一組協議規范將信息定制成特定格式后再通過無線電話網傳送,用戶可利用手機內置的超微瀏覽器收看各種信息。今年1月24日,法國電信率先借助諾基亞啟動了一系列手機信息服務,包括時事新聞、天氣預報、股市、金融、國內電話簿、旅游信息、娛樂信息、占星和彩票以及賭馬的結果等等。
與標準網站采用的HTML語言來描述網頁不同,WAP網頁的制作采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語言,所以,WAP還無法直接讀取標準網絡的服務內容,網絡信息要先轉換為特殊格式才能在手機上觀看。這意味著使用WAP上網只能瀏覽用WML編寫的網頁。而現時絕大部分的網站都是以HTML為基礎構建的,支持WML格式的各類網站還處于發展階段。幸運的是全球近90%的通信服務商都在致力于這個事業的發展,很多信息門戶網站都在積極推出自己的WML版本。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許多報業公司都開始認識到移動電子業務將是未來幾年里最有發展潛力的業務,因此他們都在不遺余力地發展自己的移動電子業務,以爭取更多的用戶。目前美國報業協會正在與Nando Media媒體網絡公司合作,準備創建一個全國性的報紙數據庫,為移動用戶提供信息豐富的各地報紙。
同普通的在線電子版報紙相比,移動電子版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隨時隨地為用戶服務,簡直就像傳統報紙一樣方便,而它的容量卻是傳統報紙所無法比擬的。雖然移動電子版不大可能取代在線電子版報紙和傳統的報紙,但毫無疑問,這種業務自身固有的優勢將會受到很多用戶的青睞。因此,它肯定會成為主流的新聞報紙服務手段之一。
那么,面對這股西風東漸的移動報紙新浪,國內的網站是不是也要聞風而動,從而在WAP市場上搶得一杯羹呢?
事實上,向WAP進軍的戰鼓聲已經在耳邊響起。今年3月27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6城市推出WAP商業網的試用運營,預計到年底前將建成覆蓋全國28個省市的骨干網。在試驗網中,WAP用戶可以獲得金融證券、新聞實時播報等服務。嗅覺靈敏的搜狐網站率先推出ICP中的WAP網站,新浪、網易、易趣等緊追不舍。今年奧運會期間,中央電視臺的獨家網絡伙伴——e龍網站(eLong.com)與中國聯通公司攜手合作,以最快速度提供最新的奧運快訊和比賽結果。e龍將這些第一手的信息通過中國聯通的GSM網絡,以短信息及WAP的方式發送給中國的手機用戶。同時,e龍的WAP站點(Wap.eLong.com)也定制了豐富的奧運信息。
WAP,兩難的選擇
但是,對于報紙的移動電子版,我們到底該持什么樣的判斷?
從不利的一面看,首先,WAP目前還缺乏全球公認的行業標準,雖然它是一個由100多個協會成員支持的標準,但并沒有得到相應國際機構的承認,這將大大限制它的商業應用。沒有統一的標準畢竟是大規模投資的一道門檻。
其次,鑒于目前較高的費用以及技術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WAP想要進一步地貼近我們的生活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從3月28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陸續開通了全國各大城市的手機上網業務以來,雖然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等手機廠商的宣傳攻勢也一浪高過一浪,但是,人們對WAP手機一時還難以接受。究其原因,除上網資費的問題外,許多用戶感到WAP手機的上網速度慢,信息量有限。與基于PC的有線互聯網的帶寬相比,無線的帶寬又異常地窄。與此同時,由于無線信號傳輸的特性,它還非常不穩定。手機上網查詢一條新聞信息,如果按照現行收費標準,最少也要支付一分鐘四角錢的話費,每小時也許沒有看到什么內容卻要付出24元的上網費,而買一份內容豐富的報紙才不過幾角錢。這樣的話,手機上網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人們在越來越方便地從廣播、電視、報紙這些傳統媒體中及時獲取信息的時候,還會有多少人樂意撥弄著掌上的小小手機了解信息?另外,過于窄小的手機鍵盤使用戶很難掌握點擊和對準操作,這從根本上降低了手機消費者的購買熱情。與PC的顯示屏相比,電話的顯示界面也顯得小,而且不夠細膩。由于移動電話首先只是一部電話,它的發展趨勢將是越變越小,而不是相反。正是由于上述的基本區別,基于PC的有線互聯網與無線互聯網的應用也存在著本質的不同。以獲取新聞為例:在有線互聯網中是一件輕而易舉且賞心悅目的事情,相反,在無線互聯網中,由于顯示屏幕尺寸的限制、下載速度、使用資費等原因的限制,使用它來閱讀新聞,目前還難以成為一件樂事。除非觀看非常簡捷實用的信息,否則很少有人會在無線互聯網上閱讀新聞。
最關鍵的是,新聞信息的傳播并不是開發WAP的主要驅動力。無線互聯網用戶上網總是處于移動狀態,而且他們在匆忙中往往最需要迅速獲得他們所迫切需要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更多的只會是那些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信息。但是,傳統互聯網頻頻出現的黑客已經搞得人們寢食不安,而無線WEB的傳播又要多一道空中傳播的階段,數據傳播就更多了一層威脅。因此,又有多少人愿意通過自己的手機來買賣股票呢?但如果證券交易、電子商務這些功能都不能發育,那么新聞傳播這些附屬功能就更無從談起了。
所有這些不利的消息都會影響投資者的決心,讓他們在是否建設WAP網站的問題上躊躇難決。畢竟WAP尚不能利用現有的用HTML語言編制的網絡內容,如果要開通用WML語言編制的WAP網站,勢必要使網絡內容提供商加大運營和維護的成本。這對維持傳統網絡都深感力不從心的很多中小網站來說,真是有些勉為其難了。
不利的消息讓人灰心,但利好的消息也源源不斷地傳來:從國際上看,到今年6月底,全球手機用戶達5.7億,超過了全球5億臺個人電腦的使用量,平均每10人中就擁有一部手機。隨著移動電話和互聯網人口的急速增長,無線網絡必將成為未來信息產業的主流。
故而,國內的WAP市場依然在快速壯大。權威部門估計,到2003年,中國將有1億部手機,而其中將有一半是WAP手機。看到這個數字,也就不難理解WAP如此受到各方關注的原因了。在最近一次“新經濟財富論壇”的討論中傳出這樣的信息:在中國只有100個左右WAP網站,而在世界上已經有4萬個,WAP在世界各地已經越來越流行。
另外,隨著技術的進步,無線設備接收數據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大型在線服務公司如美國在線、微軟的MSN以及雅虎等都在調整其業務以便適應移動應用。而著名的移動電話通信公司包括AirTouch、AT&T、GTE、Sprint等已開始提供無線互聯網連接能力。諾基亞公司計劃通過集成為掌上管理器而設計的操作系統來提高公司移動電話的智能水平,索尼公司也已推出掌上機設備,電信設備制造商愛立信公司也正努力發展其移動電子業務。
WAP,明天會更好
由此我們還是回到原先那個話題:報紙要不要開辟移動電子版?假如開辟,又將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基點?
首先,對于報紙要不要開辟移動電子版的問題,我想這是必然的。盡管WAP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如果回顧一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我們就會知道,互聯網剛發展時,并沒有多少人使用PC,訪問量也很有限。但是達到一定程度時,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變得非常快。同樣的道理,現在不介入發展WAP,也就意味著失去將來。君不見,現在國內的絕大多數WAP網站不就是由商業網站開發的嗎?我們的傳統媒體又有多少涉足呢?在傳統互聯網中,媒體的上網之路可以說是在大量商業網站的刺激下才幡然醒悟、急速發展的,這次不該重蹈覆轍了吧。
其次,是由誰來辦。是否還要走各行各業都可以辦網站的老路?目前,歐洲以WAP為基礎的上網移動電話已經開始進入普及期。但是據預測,伴隨著WAP的發展過程,今后將不斷出現中小移動電話服務商被淘汰的情況。同時,WAP市場將出現被Vodafone、Orange、Telecom Italia Mobile等極少數有實力的電訊業務服務商所壟斷的情況。因此,人們稱WAP市場是巨人之間的游戲。美國的報紙也并不是都開始開發移動電子版,只有少數有實力的報紙才在進行嘗試。國內的部分傳統媒體已經在互聯網海洋中顯現出巨大的能量,如新華網、人民網、千龍網、東方網、浙江在線、中青在線等等,特別是人民網最近又和雅虎合作,大有惟我獨尊的雄心。應該說,它們有可能具備開發移動電子報紙的實力。
再次是如何去辦移動電子版。從內容而言,是不是簡單地把互聯網上的內容移植到無線互聯網上去?其實,真正的移動用戶和互聯網用戶是不一樣的。國外最早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是什么人?大多是年輕人。他們把使用WAP作為一種時尚。據稱,日本WAP網站開發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娛樂方面,原因就是他們已經把WAP用戶群和PC用戶群有效地分開了。所以,移動電子版將來在內容服務特別是新聞傳播上,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用戶的特征,以便傳播更有針對性,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這個道理,實際上與電子版報紙不是報紙的簡單復制是一樣的,每種事物存在都應該找到它的不可替代性,才有可能發展得更好。
最后一個問題是移動電子報的經營問題。WAP差不多是在網站倒閉風愈刮愈猛的時候慢慢登陸的。由于背景所限,它的萌發階段并沒有傳統網站那么張揚。投資者都對這個新事物持審慎的態度,口袋里的錢比任何時候都要捂得緊。而對于融資渠道并不太順暢的傳統媒體來說,要他們輕易出手更是難上加難,畢竟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況且,傳統媒體辦的互聯網站現在也陷入了自身造血不足的困境,他們正謀劃開發電子商務來突出重圍。那么,假如要辦移動電子版,突破口又在哪里?大部分業界人士認為,WAP不會是免費的午餐,可能會采取收費制。而無線互聯網的介入方式又給收費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中國電信的一種設想是:中國電信提供運營的平臺,各個內容提供商可以把內容放在這個平臺上面。如果提供的是一般性的內容,就把費用算在上網費里面。比如每小時上網交4元錢,其中就有一部分屬于內容提供商的。對于增值性的服務,中國電信可以代收,也可以自己收。
有人把WAP比喻成一個劇院,目前的問題就在于沒有足夠的劇團在這座劇院中上演。即使有好的劇團來上演,較高的票價大家又能不能接受?當然,這可以通過令人滿意的內容服務和通過技術革新等手段來降低門檻。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WAP市場真正啟動,用戶數量變大,費用自然就會隨之降低了,就像當初人們購買手機一樣。
總之,隨著移動數據通訊的廣泛應用,人們與數字設備之間的交互操作方式將大大改變,而以無線服務為核心的網絡門戶也將快速發展成為一個新產業。我們期盼著國內傳統媒體中出現勇敢的第一個吃螃蟹者,當然,又不希望盲目跟風,一切還是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