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友
持記者事先應舉報觀點者,其推理的前提是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廉潔勤政,真心實意抓考場紀律。如果這個前提條件不存在,那么推理就必然導致錯誤的結論。湖南省嘉禾縣高考作弊已是公開的秘密,40%的考生大規模舞弊,郴州市教委的巡視員卻稱沒有發現異常情況。這是因為考生、學校、當地政府已形成利益共同體,有關部門自身就是作弊的縱容默許者,要指望他們查舞弊,豈不是天方夜譚?
再說,事實上也未必沒人舉報。有消息披露,廣東省教育廳曾接到電白考生舉報,遂發文要求防止通訊設備作弊,僅此而已。試想,嘉禾、電白舞弊案,不是被當地或上級教育部門曝光,卻是被外地媒體揭開內幕,這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延伸一下,浙江省杭州錢塘江大堤灌沙一事,舉報人跑了多少單位都沒人管。怎么能設想一個預謀的舞弊行為,有關部門會出面查處?
由此可見,如果記者舉報,結果也只是人家根本不理,而且會使舞弊更加隱蔽。記者們說不準還會被監視、盯梢,甚至毆打等等。9月15日《中國青年報》刊載《“腐敗自反論”的破產》一文披露,1999年,湖南一位中學老師電話舉報當地中考舞弊,“有關部門”就通過公安、電信部門對他的身份予以查實,結果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此后,遭取消職稱、落聘、行政記過、毆打等一連串的打擊。因此,在目前這種現實下,寄希望于向腐敗者舉報讓其自我醒悟,這不是太可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