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何為知本家?知本家就是以獨立的力量出現的企業家和思想家群體。知本家的顯著特點是:有知識的年輕人,高科技和金融資本的空前融合。這是區別于傳統資本家的定義,換句話說,知本家風暴就是知識化生存的風暴。
最近,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了世紀之交的全球風云人物,結果讓許多對知本家生疏的人目瞪口呆,開張才5年、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創辦者貝佐斯,戰勝了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聯邦銀行首席主管格林斯潘和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而當選,《時代》評選貝佐斯的理由是,他開創了COM時代。上市才3年的網上搜索公司雅虎網站,一下子就成為了紐約道瓊斯股票“標準普爾指數”,成為了衡量全球股市的標桿。這就是來勢兇猛的知本家。日本索尼公司總裁出井伸之先生曾經自問:索尼的產業比雅虎強百倍,為什么市值遠比不上雅虎?最后他發現,雅虎代表的產業不只是改變了傳統產業的模式,更改變著人們對財富的判別標準。
社會財富迅速流向知本家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知本家創造的財富,超過了近200年來人類所創造的產業財富的總和。如網絡發展的17年所創造的財富,超過了20世紀最大的支柱產業一汽車工業100年所創造的財富總和,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40位40歲以下的億萬富翁,全是知本家。雅虎去年9月的身價是400多億美元,到2000年初,已經上漲至900多億,這個增值速度是十分驚人的。雅虎的老板是30歲的中國臺灣省人楊致遠。
早在80年代初,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預感到今天的知本家風暴。他說:“人類正面臨著極其深刻的社會動亂和不斷地創新和改組。盡管我們還沒有清楚地認識它,但我們正在從頭開始建設一個卓越的新文明,這就是第三次浪潮?!?/p>
電子工業、宇航工業、海洋工程、遺傳工程等,這些都是第三次浪潮中的經濟現象,而電腦網絡的出現,預示著這場風暴的席卷而來,電腦的特點就是能源消耗少,成本低,效能廣。
另一位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把知本家風暴說得更清楚:在信息社會里,起決定作用的不再是資本,而是信息。價值的增長不僅通過體力勞動,而主要通過知識,知識已成為生產力、競爭力和經濟成就的關鍵。
知本家運營資本
知識分子不是知本家,但知本家必須是知識分子。知識離開了資本的支持,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運行環境,就根本不可能夠產生價值。資本離開了知識的支撐,同樣小能發揮作用。如比爾·蓋茨,他不僅有計算機軟件DOS的發明的“知”,又有微軟公司生產軟件產品的“本”,這就足知本家。知本家是一個發明者,還是一個創新企業的經營者,一個創新集體的組織者,并通過一定規模的經營行為實現了知識分子向資本家的轉換。他的出現是知本家時代的標志,知識可以作為資本來發展經濟,財富正往有知識的人手中集中,不僅知識可以轉換成財富,更重要的是,財富也依賴知識而存在。
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對象是物,這是一個以資本所有權為基礎的資本家時代,也就是傳統的資本家時代。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對象是人而不是物。197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經過對農業的長期研究發現,從20世紀初期到50年代,促使美國農業生產迅速增長和農業生產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經不是土地、不是勞動力的數量或資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識、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他得出結論:生產的決定因素已不是空間、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質量的改善。他在《人力資本投資》一書中進一步寫道:勞動者成為資本擁有者不是由于公司股票的所有權擴散到了民間,而是由于勞動者挖掘了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投資的結果。
這就是以資本運營為基礎的知本家,知本家的資本不是靠原始積累,而是靠運營產生的。知本家能夠駕馭資本并使其增值,他們具有駕馭資本和管理資本的能力。知本家以知識、科研成果等無形資本作為經營資本,在企業中占據相當的股份,并行使相關權力。知本家與傳統資本家不同的特點是:以知識為資本進行經營,以知識為生產資源,用知識轉化產品的附加值,以知識直接生產出知識型產品。
這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經濟生產結構將出現極大的調整,知識已經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說以往是人找錢的時代,那么,在今后將是錢找人的時代,資本尋找知識人。這也是一種社會權力轉移,也就是說,資本的運營權要比資本的所有權重要得多,資本開始尋找能使資本升值的知本家,知本家就是優秀的資本運營家,他們具有充分的資本運營能力。
學會知識化生存
知本家風暴告訴我們,必須知識化生存。
在傳統的社會里,“學富五車”主要是形容知識多,而現在“學富五車”簡直是文盲。如今通過網絡,一本大英百科全書1.7秒就可以傳完,爆炸性的知識更新,要求人們的知識不是守成型的、辭書型的,而必須是加快對新知識的認知程度。
財富從一個口袋轉移到另一個口袋的速度加快后,人們會普遍感到,全世界的人都在和你競爭,利用新知識的速度將比獲取知識的數量更重要。正如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的,當你認為一件事已經有100%的把握時再做,肯定賠本無疑。
知識的獲得將更多地來自于自己的領悟。以往的知識是靠積累,一本本書地閱讀。而在網絡條件下,新知識則建立在對傳統知識的徹底變革的基礎上。過去,獲得知識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現在肩膀沒有了,只有站在網絡的風口浪尖上才能經受住考驗,才能抓得住時代的靈感。
這就是知識化生存,人們已完全從記憶為主的知識體系轉向開放創新的新體系。
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入到了各個行業中,使其知識更替迅速加快,會不會外語,能不能上網,過去只是專業人員的技能,現在則成了各行業的必備知識。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學習、學習再學習,人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