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長的趣聞逸事
1640年,哈佛學院第一任院長伊頓牧師被迫辭職,原因是他的太太沒有將收購來的牛肉做給學生吃,并且貪污了學生飲用的啤酒。這在當時是巨大的丑聞。
1683年,約翰·羅杰斯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發現次年畢業典禮那天(7月2日)恰巧是日全蝕的日子。他認為這天不吉利,所以將畢業典禮提前到7月1日舉行。次年7月1日,畢業典禮順利舉行。可第二天羅杰斯卻在日全蝕結束時突然死亡,死因至今不明。
1848年間,在艾佛雷特任哈佛學院院長時,校方決定招收一位叫威廉姆斯的黑人入學,這引起一些白人學生的強烈不滿。他們到院長辦公室提出抗議,威脅說如果校方招收這位黑人學生,他們將會退學。對此,艾佛雷特院長靜靜地回答說:“如果這位黑人學生通過考試,他將會被錄取。如果你們退學,則哈佛的收入將會被用作這個黑人學生的教育經費。”威廉姆斯成了哈佛校史上第一位黑人學生。
1853~1860年間,詹姆士·沃爾克出任哈佛學院院長。其間他為大學課程增添了音樂課。有趣的是,沃爾克本人是聾子,什么都聽不見。
1870年,查理斯·艾略特出任哈佛大學校長時,他找到當時著名的史學家亨利·亞當斯,想聘他出任中世紀歷史的教授。對此,亨利·亞當斯謙虛地說:“校長先生,我真的一點兒都不懂中世紀的歷史。”艾略特校長則不客氣地回答說:“如果你能夠舉薦出一位比你懂得更多的教授,那我就聘請他。”結果亞當斯接受了邀請。
1884年,一對名叫斯坦福的夫婦找到艾略特校長,他們來自加利福尼亞州,想請教艾略特校長,用多少錢可以建立一所大學(他們想在加州辦一所大學,以悼念他們去世的兒子)。艾略特校長聽完他們的講述后,一臉不屑地說:“這起碼需要500萬美元(大概相當于今天的50億美元吧)。”聽了這話,斯坦福太太的臉色頓時變得鐵青,眼睛直視著艾略特校長,半天沒說出一句話。沉默了良久,斯坦福先生開口說:“親愛的,我想我們還是可以拿出這筆錢的。”
“那我就祝福你了。”艾略特校長并不相信。
艾略特校長沒有料到的是,這兩口子用其子的姓名在加州所建立的斯坦福大學后來會與哈佛大學齊名。更難想象的是,在艾略特校長卸任后60年,那所學校一位名叫博克(Derek Bok的畢業生竟會成為哈佛大學的校長,并且主政哈佛20年,其任期之長僅次于艾略特本人。
哈佛最早的中國留學生
20世紀初,中國政府向哈佛大學選派留學生,開始了哈佛與中國的緣分。首批留學哈佛的中國學生于1909年畢業,他們當中有羅邦輝、秦汾、金岱、李嘉同、馬岱君和劉瑞恒等人。1909~1922年,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學生中,在哈佛大學求學的人有21位。1928年,哈佛——燕京學會在燕京大學成立,前往哈佛求學的中國留學生逐年增加。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哈佛大學的外國留學生中,以中國學生為最多。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與哈佛大學的往來日益密切。90年代初,中國留學生再次榮登哈佛大學外國留學生人數冠軍寶座(包括港臺學生在內),蟬聯至今。
早年負笈海外的中國留學生,胸懷大志,為開拓中國的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例如,1914~1915年,中國留美學生在美國創辦了中國科學社,創辦人中就有在哈佛留學的胡剛復、楊杏佛、竺可楨、趙元任等人,出版了《科學》月刊、《科學季刊》、《科學叢書》、《科學史叢書》、《科學畫報》和《科學譯叢》等書刊,并多次舉辦科技講壇、科技咨詢、科技成果評獎、科技展覽及旅行觀光和中外科技交流等活動。
1936年,時值哈佛大學300年校慶,中國哈佛大學校友會給母校捐贈了一座龜背大石碑,這是中國留學生在哈佛校園留下的一片集體足跡。(全文完)
《海外星云》(2000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