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工業城市鹽湖城北邊的凱爾化學工廠,因為規模小,所以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是,凱爾化學工廠最近卻越來越為眾人所熟知,不是因為它向當地做出了極大的財政貢獻,也不是因為它積極參與社會慈善活動,而是因為過去20年來,它用二氯乙烯為原料生產阻燃劑,并不停地排放有害氣體污染了當地的空氣,致使當地一些兒童患上了罕見的癌癥。
事出有因
事情起因于1994年5月,三個當地的孩子接連被檢查出患上了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的癌癥。其中,埃米莉·皮爾遜出生于1990年,那一年“凱爾”的有害氣體排放量達到頂峰,為180萬磅。埃米莉的母親格溫·皮爾遜認為,如果“凱爾”不釋放出有害氣體,她的孩子也不會患上癌癥。
格溫·皮爾遜聯合其他孩子的父母,一起起訴凱爾化學工廠。他們列了一份居住在“凱爾”附近25米范圍內,患了癌癥的56名孩子的名單。美國環保署1993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凱爾”必須為居住在其附近31米范圍內的22位癌癥患者負責,因為它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人們生病的元兇。據統計,1987年至1998年間,鹽湖城有243名兒童患上罕見的癌癥。而按照全國的比率,正常情況下應該只有200名。因此,當地政府與人們都懷疑“凱爾”是“毒源”,并開始了對它的取證調查。
追查元兇
剛開始調查此事時,有人認為,即使調查者發現“凱爾”與兒童患癌癥有關,這間工廠也很難被定為污染源。“凱爾”的經理休·蓋尼甚至宣稱:“如果我相信工廠排放的物質會致癌,我就不會在這兒工作了。”國家癌癥研究所的流行病專家馬莎·利內特也指出:“我們仍弄不清楚90%~95%的兒童癌癥的致病原因。”可是,通過在動物身上的實驗證明,二氯乙烯是一種可以通過母體的胎盤傳遞給胎兒的致癌物質,它能夠破壞人體的免疫和中樞神經系統,以及肝臟與腎臟。因此,用二氯乙烯為生產原料的“凱爾”,難脫其責。
在環保呼聲日益高漲的今日,為什么一家不起眼的化學工廠還能夠自由地大量排放有毒物質呢?事情還得追溯回1974年,那一年,“凱爾”原來的主人歐文·凱爾,將這間小工廠賣給了總部位于克里夫蘭的“費羅”公司(FerroCorp.)。此后6年,這間工廠依舊沿用“凱爾”的名稱,繼續生產工業用液體。1980年,工廠開始轉產一種稱為Pyro-Chek的阻燃劑。這種阻燃劑用于電腦和其他電器設備中,它的制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二氯乙烯,一種便宜的油狀液體,二氯乙烯的成分與聚氯乙烯塑料有些相同。
按照鹽湖城市政府規定的標準,“凱爾”每年可以向空氣中排放0.02噸含有二氯乙烯的廢氣,所以10年來市政府從未懷疑過“凱爾”已經悄悄地打破了協定。直到1991年,“凱爾”的經理四處散布說工廠大大低估了二氯乙烯每年的排放量,不是0.02噸,而是900噸時,人們才開始關注起“凱爾”來。
屢禁不止
隨著事實的進一步查明,凱爾化學工廠終究免不了被處罰的命運。當地政府對它罰款73萬美元,后來因為1992年“凱爾”曾捐款2.5萬美元給當地政府,所以減輕了對它的處罰。1994年,印第安納州環境管理部門對“凱爾”克以150萬美元的罰款,并要求它每年二氯乙烯的排放量不能超過25噸。當時凱爾化學工廠稱自己立即照辦了。可是,1998年對該工廠的調查發現,它違反了規定,因為“凱爾”無法就為何購買了40噸的二氯乙烯做出合理解釋。同時,“凱爾”還辯稱在生產過程中,不小心釋放出了含有乙烯基的氯化物,并說工廠此后會加倍小心,不再讓有毒物質污染環境。可是誰能相信這樣的承諾呢?
1998年12月,州政府官員對“凱爾”污染源事件展開了更深入的調查。1999年1月,“費羅”公司宣布,把“凱爾”生產Pyro-Chek阻燃劑的特權賣給Albemarle公司,并說這只是一項商業決定,與正吵得沸沸揚揚的“凱爾”污染源事件無關。
不管“費羅”公司的決定出于什么動機,“凱爾”污染源事件引起了美國環保署的注意。一直以來,美國環保署都把注意力集中于大型的化學工廠,而忽略了像“凱爾”這樣的小工廠,所以“凱爾”多年來得以逃脫環保法規的約束。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環保署將于2004年制訂有關法規,限制一向被忽略的小工廠向外排放有害物質,污染環境。
*((韋倩青譯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