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美國“福克斯”電視臺(FOX)為爭奪觀眾,絞盡腦汁推出了“誰想和百萬富翁結婚”的節目,節目播出后果然收視率極高,超過所有其他電視臺的同類節目,觀眾高達2300萬,等于每11個美國人就有一人觀看。
這個節目雖然一炮打響,但卻立即受到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大報以及其他電視臺等媒體的批評,認為這樣的節目損害美國人的道德觀,這不是愛情婚姻,是赤裸裸地和“金錢”結合。連廣告公司也不情愿向這個節目提供廣告。最終這個節目在輿論壓力下被迫停播取消。
美國新聞評論界的專業雜志《容匯》(BrillsContent)今年3月號刊出一份有關媒體的調查,基本反映了美國媒體的現狀。
這份在美國民眾中進行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人們對媒體的小報傾向相當不滿。有76%的人回答說,全國性媒體沒有給予足夠的關于聯邦預算、教育政策等信息,2/3的人認為媒體過分熱中于報道像小肯尼迪飛機失事細節這樣的新聞。
而且有76%的人認為,死刑場面不可在電視上播放,而且表示播放他們也拒絕看。
美國的媒體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即強調反常的事情才具有新聞價值。因此,報紙上多是天災人禍,對爆炸案、飛機失事、洪水、總統丑聞等鋪天蓋地、挖地三尺地報道。而對贊揚的文章,則輕描淡寫。
美國經濟今年達到連續增長109個月,出現建國兩百年來最繁榮景象,但媒體上卻很少有“形勢大好”的歌頒,反而多是將有“通貨膨脹”的警告。由于媒體上多數是“壞消息”,以致美國最高法院的一位大法官感嘆,他只看體育版時“才感到人類的成就”。
但美國的這項調查也顯示,電子新聞并沒有取代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跡象。例如,在被問到如果總統被暗殺,你到哪里看新聞時,77%的人回答是電視(其中28%回答說會去看CNN),87%說電臺,36%看報紙,而回答會去看電子新聞的只有47%。
雖然美國幾乎所有的知名報刊都已上網,但495%的人回答,他們還是從電視上獲得新聞;從報紙上看新聞的占255%;電臺和雜志占16%;從電腦網絡獲得新聞的僅占49%。
但當問到“如果股市大跌1000點,你到哪里看新聞”時,說看電視的降到499%,電子網絡新聞則上升到114%。而且對股票市場逐時變化,50%表示會從電腦網絡上追蹤。
因此可見,電子新聞今后有相當大的潛力來壟斷消費品購買、股票交易等信息市場。
*((曹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