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展翅千萬里,燕雀豈能相拘牽”,這兩句詩是形容大鵬鳥之志在千里,典出《莊子·逍遙游》,如今卻由香港引用定名為“展翅計劃”。
何謂展翅計劃?這是因為大批青年學生于各級學校畢業之后,未能就業,由政府設立“展翅計劃”加以培訓。凡參加展翅計劃的青年就稱為展翅學員。
這樣一個展翅計劃從1999年9月開始舉辦,到今年(2000年)4月已有19萬名學員畢業,他們接受了就業前綜合培訓,這些青年的年齡在15歲至19歲之間。
展翅計劃中培訓期滿之后,是否就有了就業機會呢?仍是未定之數。有一項調查顯示,就是去求職時有七成多學員認為雇主并不重視他們,當然也不愿錄用。
于是,有翅也展不起來,成為香港就業問題中突出的一個話題。
一般說來,參加展翅培訓的青年,是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多具較高水平,加上3個月的培訓,是為適應各行各業所需人才而給予短期訓練的,按理年輕、有為,卻也不容易就業,那么“學歷低,年紀大”的失業人士,豈不更有就業難之嘆?事實上確有就業難的現象。
從香港勞工處登記的失業人數看,目前有4萬人失業,已逾一年未求得職業,而長期失業人士更有增加趨勢。
但是勞工處登記職位的空缺卻有18萬個,未找到人。
是什么原因有缺而未能讓失業人士補上呢?有人做了準確的分析:“長時間失業的人士,學歷低,普遍技術水平也較低,因此想重投勞動市場,就非常困難了。”雖有勞動空缺,也無濟于事。香港的經濟正處于復蘇階段,總的趨勢是可樂觀的,因為對沒有特別技能的人,政府培訓局正研究協助,幫助就業。許多女工,接受家政訓練,愿充當家庭服務人員。看情勢,對向來由菲律賓來的菲傭將是一種威脅了。
在香港,因發展高科技成為推動經濟的動力,于是科技人才吃香,電腦互聯網正蓬勃興起,凡過去有這方面一技之長的人才被重金聘用,動輒以數萬元月薪起算,與大學畢業由政府規定以16萬元作為薪酬起點比較,算是相差很大了。何況政府規定,錄用的公務員有6年的試用期,考核合格了,才成為正式的公務員,從此以后升級升職可以按規定循序而上,對公務員一行,有人就不愿去應試了。
這也是公務員優差已不盡優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