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默斯·希尼檔案
謝默斯·希尼,1939年生于一個有9個孩子的愛爾蘭農民大家庭,他排行老大。直到1957年18歲時,希尼才開始上學,1961年,他便進入貝爾法斯特的皇后大學(QueenCollege)讀書。此后,他開始用英語寫詩,并到一些大學演講。希尼是位高產詩人,也是個“得獎專業戶”,從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自然主義者的死亡》(DeathofNaturalist)開始,各種文學獎便潮水般擁抱他。希尼的詩作關照最多的是死亡和生命,詩中充滿了對故鄉愛爾蘭的熱愛和回憶。希尼非常熱愛家庭,親人的去世和新嬰兒的降臨都能激發他的寫作靈感。英國詩歌界稱希尼是“繼耶茲之后最重要的愛爾蘭詩人\"和“最流行的現代詩人\"。在歐洲,希尼的英語詩歌極受歡迎,銷量極大,也引來無數文學愛好者的狂熱崇拜。1995年,希尼被授予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昔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賦予《貝奧武甫》新生命史詩《貝奧武甫》你也看得懂以前,對英美大學生來說,閱讀英國最著名的史詩《貝奧武甫》(Beowulf)就像喝毒藥一樣,因為它是用10世紀的古英語寫成,詞匯古老艱澀,文學思想深奧難懂。
感謝愛爾蘭詩人、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謝默斯·希尼(SeamusHeaney),現在,他用平實的愛爾蘭英語重新翻譯了《貝奧武甫》,給這部史詩注入新的生命,使它走近大眾。因為這項杰出成就,《貝奧武甫》奪得英國惠特布雷德1999年度最佳書獎,以一票之優擊敗呼聲甚高的小巫師歷險故事《哈利·波特》(參見本刊2000年第13期“《哈利·波特》暢銷惹是非\"一文)。
史詩《貝奧武甫》講述6世紀初,一名斯堪的納維亞英雄斬妖除魔、最后因保護國民而與火龍同歸于盡的故事。
新《貝奧武甫》剛一問世,便在英國售出5萬冊,這在同類書籍中是罕見的。在美國,《貝奧武甫》打敗那些毫無“詩意\"的書籍,掀起了搶購潮,法拉(Farrar)、斯托司(Straus)和吉休斯(Hiroux)三家出版社,馬上加大印數,投放市場,滿足讀者的需求。根據紐約市最新的書籍銷售量調查,《貝奧武甫》的銷量僅次于約翰·格里漢姆的《至尊無敵》居第二位;在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亞馬遜(Amazon.com)精裝本小說銷售榜上,《貝奧武甫》也雄居第二。
惠特布雷德1999年度新人小說獎得主洛特說:“和希尼一起角逐獎項,我感到受威脅。但我對他充滿敬意。\"連最刻薄的英國文學批評家也情不自禁地贊揚希尼,稱他是解讀古代英語的大師,“他把《貝奧武甫》從英格蘭的搖籃里取出,呈現給現代讀者。\"英國著名作家、美國書商協會主席理查德·豪斯在評論史詩《貝奧武甫》只以一票之微險勝兒童小說《哈利·波特》時說:“時間會證明新《貝奧武甫》的生命力。畢竟,這部史詩是英美大學生熟知的文學名著,而且史詩中主角的英雄精神是人類所積極弘揚的。作為一部古代作品,它具有感動現代讀者的力量。\"出品奧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的好萊塢電影公司Miramax正計劃將《貝奧武甫》搬上銀幕。
*((沈建平編譯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