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m、.org、.net和.edu等幾種人們熟知的網址結尾之外,您是否注意一群.fm和.am的網站正在逐步壯大,這就是網絡電臺(當然并非所有均以此結尾)。網絡電臺的出現,讓聽眾手底的鼠標一點,就可享受世界各地網絡電臺播放的音樂,波段的功率和距離遠近不再是問題。它的興起極大沖擊著已發展了80年的傳統廣播電臺。
網絡電臺VS傳統電臺
網絡電臺與傳統電臺的不同之處,是它有極大的自由空間。傳統電臺是靠發射塔傳送電波,有一定的播放范圍,節目播放有一定的順序和時間,錯過了便不知何時再有重播的機會。再者,傳統廣播電臺所能提供的節目材料相當有限,一天24小時最多不過一二十個節目。
而網絡電臺就沒有這些限制,它靠電話線傳送信號,靠電腦記憶容量,聽眾可以自由選擇收聽時間和節目;內容上它可依音樂種類或節目形態,分出幾百種菜單,供聽眾找自己有興趣的來享用。并且還有一項方便之處———就是聽眾在收聽瀏覽網絡電臺的同時,可以順便經由網頁中的超鏈接,選擇網頁提供的資訊。譬如收聽到一首好聽的歌,可以馬上進入相關歌手的資料頁去了解他的生平,極想擁有這首歌的唱片,還可通過網頁上鏈接的網絡音樂公司購買。
發展迅猛
根據愛迪生媒體研究公司最近的一份問卷調查表明,目前全美每周固定在網絡上聽廣播的聽眾約400萬人,而且人數在不斷增加,一個專門搜羅網絡廣播站的網絡公司BRSMEDIA表示,每月網絡電臺的數量成百增加,光是在該公司的網站中能鏈接到全球各地的網絡電臺便有3000家左右。一些規模較大的傳統廣播電臺,如英國國家廣播電臺BBC、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等,也紛紛建立網絡電臺,提供線上收聽服務。
營生之道
搜尋過網絡電臺后,不難發現,它們各各布有電子商務的通道,這不單是網絡電臺賴以維生的方法,同時也是整個網絡商業的發展潮流。例如前面提到的與販賣音樂的網絡商店相鏈接,只要消費者是經由網絡電臺的網頁鏈接到網絡商店,電臺即可向網絡商店收取費用。電臺也靠賣音樂卡帶或周邊產品讓聽眾下載音樂等賺利潤,還有廣告也是極大的來源。另外網絡電臺也以一般標準收取訂閱服務費,如去年一著名歌手在芝加哥舉行的一場90分鐘的演唱會,就在網絡電臺以每小時4.99元向網友收取閱聽費。
電臺的未來
大多數網絡電臺的運作仍非常類似傳統電臺,傳統電臺的廣播人員必須將錄制好的節目送到電臺播放,網絡電臺也必須先制作好節目,只不過播放節目要經由聲音服務器轉化為電腦可了解的材料,并牽涉到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的過程,而后才能供聽眾在網上收聽。
收聽網絡電臺時,聽眾的電腦須備有速度至少為28.8的數據機、音效卡和放音軟件。時下較流行的兩種放音軟件是REALAUDIO的即時唱機(EALPLAYERG2)和微軟的媒體唱機(MEDIAPLAYER)。放音軟件好比舊時的電子晶體將電臺的播放訊號轉成聲音,這些軟件在多數網絡電臺的網站中,都可免費下載。
不過讓聽眾更高興的是,未來可能連電腦都不需要,就能聽到網絡電臺的廣播。制造者正積極研發一種無線的上網裝置,這種形狀類似床頭的小收音機,專收網絡電臺節目,它打破了網絡電臺依賴電腦數據機連線的操作方法,這樣人們在任何角落隨時可以收聽網絡電臺。部分市場觀察家樂觀地預測,網絡收音機今年就可問世,而且一定會受到大眾青睞。
盡管網絡廣播正努力改變聽眾收聽電臺的習慣和方式,但不可否認,至今網絡電臺的播音品質仍存在技術局限,例如訊號間斷或中斷,僅有單聲道等等問題,對注重聲光享受的聽眾來說,這些缺點實在是致命傷。
但無論怎么說,網絡電臺的出現,對處于低落的廣播事業,無疑打了個強心劑,它提供的可發揮創意的新空間和無限選擇的吸引力,它所帶來的聽覺習慣上的新刺激,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