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陳水扁以不到40%的微弱優勢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其搭檔呂秀蓮便自以為“多年媳婦熬成婆”,遂迫不急待地跳出來大放厥詞,竟然把兩岸關系說成是“遠親近鄰”,還為臺灣曾淪為日本殖民地而拍手叫好。此等大逆不道的漢奸行徑,比人人唾棄的李登輝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女權主義者自居
呂秀蓮從小性格便像個男孩,自己也“恨不生為男兒身”。她父親則索性把她當兒子看待,給她講名人故事,并向她灌輸政治意識,還特別重視口才訓練。
上中學時,她雖然也像別的青年一樣大量閱讀名著,但令她最為著迷的是外國小說如《簡愛》中神秘的愛情故事或《飄》里面動蕩時代下的堅強女性,而《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一類的古典名著她卻提不起興趣。
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呂秀蓮的老師希望她從事文史研究,但她毫不猶豫地選擇法律作為第一志愿,因為她不甘做個默默無聞的文弱學者。呂秀蓮曾有個留學法國的男友,但后因男友一句“我娶不起你”而分手,自此她不再談感情事,并以女權主義者自居。
走上臺獨不歸路
1978年,呂秀蓮還在美國留學。就在這一年,美國與中國將要建交的消息傳出,這對于原本打算畢業后回到臺灣政壇博個功名的呂秀蓮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她于是考慮回臺出任《美麗島》雜志社副社長,開始走上了“臺獨”這條不歸路。
呂秀蓮回臺灣后,不僅大肆宣揚美中即將建交的消息,還多次將臺灣問題作為演說主題,試圖為臺獨勢力大造輿論。呂秀蓮的行為在當時受到臺灣國民黨當局的監視和警告,在“美麗島事件”中,她因為一場20分鐘的演講被判12年有期徒刑。
監獄里的呂秀蓮雖然失去了政治自由,但她對臺獨意識仍念念不忘。在獄中她偷偷地寫了不少文章,并秘密由家人帶出去。服刑5年后,呂秀蓮因甲狀腺癌復發,獲保外就醫。從此,重獲自由的呂秀蓮便抓住機會到歐美各地推銷她的臺獨言論。1991年,利令智昏的她還發起“我愛臺灣年”運動,籌組所謂的“臺灣加入聯合國宣傳團”,到紐約展開“國民外交自救工作”,試圖推動臺灣加入聯合國。當然,費盡心機的她陰謀并沒有得逞。
更為甚者,身為炎黃子孫的呂秀蓮竟還組織“百年馬關條約百人代表團”,跑到日本發表“《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是臺灣人的大幸、幸虧把臺灣割讓給日本”等賣國言論,為一己私欲不惜對曾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日本侵略者歌功頌德、大肆獻媚,十足一個寡廉鮮恥的當代漢奸。
屢屢受挫卻冥頑不改
雖然呂秀蓮的政治企圖因違背歷史潮流而屢屢受挫,但冥頑不改的她并沒因此而有所收斂。1992年,她開始參與臺灣桃園地區“立法委”的選舉,從而晉身“國會”。
在3年“任期”中,她自始至終固守“外交委員會”,對內提出所謂“正常化臺灣與中國關系”、“國際化臺灣問題”兩大策略,對外則經常爭取參加國際集會,宣揚“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的臺獨言論。為了擴大臺獨勢力在國際上的影響,攪亂國際視聽,她還在一些國際媒體上數典忘祖地大談其臺獨論調,并在美國注冊登記了一個名為“臺灣國際聯盟”的組織,為她在美國活動造勢。
然而,正是呂秀蓮這樣的死硬臺獨分子卻得到李登輝的欣賞和提拔,她于1996年5月被李聘為“國策”顧問,兩人開始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同流合污,你唱我和。
“怨婦”變“潑婦”
今年年初,已當選為桃園縣縣長的呂秀蓮被陳水扁相中,兩人搭檔競選臺灣正副“總統”。
為了爭取選票,呂秀蓮以一副親善形象四處游說,還公開宣稱“不搞臺獨”,以免嚇跑對臺獨十分反感的選民。雖然呂秀蓮往自己臉上貼了不少金,但在她當縣長的家鄉桃園縣,得票率卻遠遠落后于其他候選人,因家鄉人民早已領教了她的為人和“政績”,對她的評價一直是負面居多。呂秀蓮在“民進黨”內部的人緣一直不佳,如對屢次在她有難時都拔刀相助、并把她推上“立委”、“縣長”職位的“恩公”許信良,她未曾給予過任何回報,許信良離開“民進黨”后,呂秀蓮更是立刻與他“劃清界線”,招來眾人諸多非議。連“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也看不慣呂的作風,曾批評她不要破壞“民進黨”的團結。
當選后的呂秀蓮并沒有像她所期望的那樣能呼風喚雨,相反卻遭到陳水扁的冷落,諸多要事都輪不到她過問。不甘寂寞的呂秀蓮不僅多次抱怨自己“沒有聲音”遭欺負,還形容自己為“被打入冷宮的怨婦”。于是,位子還沒坐上,她便變“怨婦”為“潑婦”,公開叫囂什么“國民黨下臺,臺灣就要獨立”。她的謬論,不僅激起我國人民的巨大憤怒,也遭到國際維護正義的國家和人士的強烈抨擊。
逆歷史潮流而行的呂秀蓮只能是玩火自焚,她的臺獨陰謀有朝一日也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