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獵采集經濟在被農業經濟取代之前,獨領風騷數10萬年,而農業經濟則繼續統領世界大約1萬年。接著就是工業經濟的來到,最早是18世紀60年代發生在英國,而最終則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美國開始瓦解。資訊經濟的時代我們已經走了一半,從開始到結束,資訊經濟將持續75~80年,即于21世紀20年代末期結束,接著就要準備迎接下一個經濟:生物經濟。
互聯網是資訊經濟成熟期的主要標志,資訊經濟將會在未來幾年達到成熟。而生物經濟也將同時完成孕育期,并在21世紀20年代起進入成長期。克理克和華生在1953年辨認出脫氧核醣核酸的雙螺旋結構,表明生物經濟正式登場亮相,而人類基因組的解碼完成與結果發表,則代表孕育期的結束。
目前,是資訊科技與生物科技重疊的階段,我們將會把許多的生物程序數位化。到今天為止主要有四種資訊:數字、文字、聲音、影像。但是資訊還有許多其他的形式。比如氣味、味道、觸感、想象和直覺。但這些新資訊形式方面的技術,還沒有發展到足以發揮商業用途的程度,但是到21世紀20年代就可以了。
最早受到生物經濟時代洗禮的四個產業將會是制藥、醫療保健、農業及食品。其中最出名的是數10種目前已經上市、以生物工程生產出來的藥品。其中大部分都是以治療現有的疾病來救命延年。而在未來數十年,生物科技的最大轉變之一,將會是把醫療保健的模式由治療轉變成為預測與預防。目前的醫療保健實際上是疾病照料,疾病照料的商業模式是靠將醫院病床塞滿來賺錢。現今我們處于管理照料模式。這是個過渡階段,將持續一二十年。在這個階段,賺錢是要靠把病床空出來。到了生物經濟時期,醫療保健以預防模式運作,是靠協助大眾完全不用進醫院求診來賺錢。生物經濟中,農場將成為一個超級生物工程場所,里面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制造廠,而不是田地。
今天,由生物工程生產出來的乳類、肉類及農產品已經出現在超級市場的貨架上。許多種類的玉米都經過生物基因改造——雖然也遭到挑戰。一次研究顯示,某些改造過的玉米品種的花粉會殺死黑脈金斑蝶的幼蟲。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人們巨大的抗議浪潮,蒙山多公司的生命科學策略因此被迫中斷,該公司的執行官也丟了飯碗。這種糾紛以后一定會層出不窮。
生物經濟時代所帶來的問題也會如同它的好處一樣四處擴散。每個時代都有其陰暗面,工業時代伴隨而來的是污染與環境的惡化;資訊時代的主要問題是隱私;在生物經濟時代,問題將會是倫理道德。復制生物、生物工程食品、優生學、基因專利以及確知遺傳疾病等等,已經在社會的爭議中掀起風暴。
這一切都將會使嬰兒潮世代成為獨一無二的世代,他們將是歷史上第一批橫跨三種不同經濟型態的世代。出生于工業時代末期的他們,一生的職業生涯將會花在資訊時代。同時在人生最后一段歲月中將看著他們的孫子應付生物經濟。
在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所有經濟型態當中,生物經濟造成的沖擊將會使得資訊經濟看起來像是一窩之中最弱小的一個。(金 良據美《時代》有關資料改寫)
《海外星云》(2000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