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倩青譯自美國《新聞周刊》
編者按:美國的信息產業界真的好熱鬧,正當人們聚焦\"微軟\"之際,一個新的信息產業巨人又悄然崛起。那就是思科系統公司,一家原先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如今開始可以和\"微軟\"這樣的業界老大哥叫板了。在股市上,\"微軟\"的市值是銷售收入的18倍(目前由于官司纏身,這個數字有下降趨勢);\"思科\"的為35.8倍,而且上升勢頭強勁。過去,\"微軟\"的比爾·蓋茨使電腦走進千家萬戶,今天,\"思科\"的約翰·錢伯斯要把因特網撒向全球每一個角落。因此,又有誰敢說\"思科\"不會成為第二個\"微軟\"呢?
錯誤一:不識時務惹惱法官
1998年初,\"微軟\"的律師與法官杰克遜會面。杰克遜要求\"微軟\"停止將其網絡瀏覽器與\"視窗\"95捆綁銷售。表面上\"微軟\"這樣做了,生產了一批不帶瀏覽器的\"視窗\"95。但是這批產品有缺陷,在貨架上根本沒擺多長時間就被換走了。
杰克遜法官大為惱火,要挫敗\"微軟\"的念頭油然而生。而且,在早期的一次小沖突中,\"微軟\"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指責公平競爭委員會\"沒有一點軟件設計的常識\"。因此,高一級的法院駁回了杰克遜法官的解決方案。
\"微軟\"給杰克遜法官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首先,\"微軟\"狂妄自大,總是堅持自己沒有錯;其次,\"微軟\"還會繼續蔑視法律,用不公平的手段在市場上欺凌弱小者;最后,杰克遜認為\"微軟\"的所作所為不值得相信。
錯誤二:缺乏誠意談判破裂
1998年5月,在美國司法部對\"微軟\"提出反壟斷訴訟的前幾個星期,司法部的反壟斷官員喬爾·克萊恩與蓋茨曾有過一次輕松愉快的會晤,人們相信雙方會達成諒解。可是事與愿違。談判破裂后,司法部認為\"微軟\"根本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
在談判破裂的第二天,\"微軟\"正式銷售附有網絡瀏覽器的\"視窗\"98。這一舉動讓司法部怒火中燒。司法部開始正式對\"微軟\"提出上訴,指責\"微軟\"試圖將它在\"視窗\"操作系統上的壟斷擴展到互聯網上。\"微軟\"喪失了一次和解的好機會。
錯誤三:傲慢自大形象曝光
1998年8月,在雷蒙德市一間會議室里,蓋茨和三位\"微軟\"的律師面對著政府的攝像機并排坐著,就\"微軟\"壟斷一案提供自己的證詞。在漫長的30個小時中,蓋茨拒絕回答所有關于自己的問題,而且在椅子上搖擺不定,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
這盤錄像帶后來作為呈堂證物公之于眾,蓋茨的壞脾氣、輕蔑的語言,毀壞了\"微軟\"及其本人原先良好的公眾形象。不僅法官越來越不相信\"微軟\",就連公眾也開始質疑\"微軟\"的行為。此時,\"微軟\"開始失去民心。
錯誤四:電子郵件泄露秘密
1999年1月,正當\"微軟\"為挽回自己的信用而戰時,一封電子郵件泄露了\"微軟\"的秘密。這封郵件的內容清楚地表明\"微軟\"希望通過網絡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的捆綁銷售,達到擊倒網景公司的目的。形勢對\"微軟\"越來越不利。
錯誤五:堅持己見拒絕和解
自今年2月24日開始,\"微軟\"向司法部提交了三份提案,希望能實現庭外和解。盡管\"微軟\"自認為已經做出了很大讓步,但是司法部認為\"微軟\"的提案并不可行。而且在會議中,\"微軟\"又多次拒絕了政府的大部分建議。司法部徹底放棄了與\"微軟\"庭外和解的想法。
錯誤六:倔強頑固繼續上訴
在正式裁決出臺前的幾個月里,美國最受人尊敬的法學家之一理查德·彭斯納,曾努力斡旋于\"微軟\"與司法部之間。然而由于\"微軟\"始終毫不妥協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并不真正熱心于和解,理查德·彭斯納的努力最終失敗了。杰克遜法官忍無可忍,終于拋出了分割\"微軟\"的裁決。倔強的\"微軟\"向上訴法院遞交了上訴。許多人士認為,這個曠日持久的官司對\"微軟\"并非好事,\"微軟\"不應該一錯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