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益
在炎熱的天氣里,別說從事體力勞動、體育運動,就是走路都會大量出汗。如果大量出汗,而補液又不足,將導致脫水,影響健康。輕者出現口渴、尿少、肌肉抽搐,嚴重者可發生中暑、高熱,甚至危及生命。這種情況在戶外工作者、運動員、肥胖者、年老體弱和疲勞者、青少年體育愛好者中更容易發生。此外,夏季長時間在室內活動,如果室內空氣流通不暢,即使在空調條件下,人體通過蒸發、呼吸、排尿、空調抽濕等,也會丟失大量體液,造成疲勞、口渴等脫水征象。
早期識別脫水并預防脫水,是夏日一個重要的自我保健問題。"口渴"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個重要的脫水信號,它提醒人們:身體已經脫水,需要馬上補充液體了。不過,"口渴"不是惟一的信號,在此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現尿量減少、尿色變深、皮膚起皺、身體疲勞、食欲下降等早期脫水癥狀。脫水如進一步發展,還可以使人表現為情緒煩躁、體溫升高、心率加快、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協調能力減退等,容易造成傷害。當出現以上狀態時,表明人體脫水已經影響到細胞和組織器官,細胞已經饑渴,也就是現代運動醫學經常提及的"體渴"。如不及時糾正,將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嚴重脫水、中暑、休克等熱病。
因此,預防脫水,首先應該重視脫水的早期癥狀。其次,在炎熱天氣里從事勞動、運動的人,應預先補充液體;視出汗情況,少量多次隨時補充。最新運動醫學研究發現:運動員在運動前、中、后分別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既能保障健康,又能提高體能。這一補液原則也適用于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體育愛好者。研究還發現,當體液丟失達到1%時,運動成績下降,熱病的危險性增加,體力恢復減慢,發生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當體液丟失達到2%時,運動成績下降30%,可能出現熱病和運動損傷。為了防止脫水對生理功能帶來影響,學校的體育課往往安排在其他課程之后,較為符合人體的生理原則。
那么,怎么知道丟失了多少體液?又如何去補充體液呢?一般采用稱體重的方法,即活動前后分別稱體重,得到的差數即為活動中丟失的汗液量。補液量以當天減少體重的量為依據,每減少1千克體重,至少應補充1.5升液體,才能糾正脫水。以經驗推論,籃球運動1小時可能丟失汗液0.9~1.6升,足球運動1小時可能丟失汗液0.6~2.42升,騎自行車1小時可能丟失汗液0.62~1.25升。需要注意的是:必須以汗液丟失量的1.5倍補充體液,才能達到有效糾正脫水的目的。一般可以在運動前或夏日出門前,先飲用200~400毫升含電解質的液體,運動過程中每隔15~20分鐘,追加補充150~250毫升電解質運動飲料,直至運動或出汗停止,余下的補液量可以在6~12個小時內完成。
什么是最理想的補液品?從醫學和生理學的角度看,為預防和糾正脫水,補液中必須含有兩種成分:適量的電解質和碳水化合物,單純補充清水不能有效糾正脫水和恢復體力。這是因為清水不含電解質,大量清水進入人體,使口渴感消失,但機體細胞的缺水狀態并未改善,也就是"體渴"并未糾正。不少人有此經驗,飲用清水后大量出汗,仍然覺得疲勞、嗜睡、食欲差等。在運動后飲用含氣的飲料也不合適,因為這類飲料不僅不含電解質,而且氣體在胃內產生飽脹感,妨礙了體液的補充與吸收,"體渴"同樣得不到糾正。運動中飲用含糖量較高的果汁同樣不合適,因為過高的糖分不僅不能緩解"口渴"與"體渴",還會造成胃部不適。
其實,含有適量鈉、鉀等電解質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運動飲料是最合適的補液品,適量的電解質和糖能加快小腸對液體的吸收,提供運動所需的能量,促進脫水狀態的恢復,其中含有6%~7%碳水化合物的運動飲料最有利于人體吸收和利用。
由上可見,在炎熱的天氣里大量活動容易導致脫水和熱病,因此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在進行任何可能導致出汗的活動時,都應盡可能補充足夠的液體,并要選擇含有適量糖分與電解質的運動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