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威
人們把男孩的陰莖戲稱為"小雞雞",它是男孩性別的標志。然而,不少家長卻忽視了孩子"小雞雞"的發育,有些孩子得了嚴重的外生殖器官疾病,因沒能被及時發現而失去了治療時機。所以,家長應該經常查查孩子的"小雞雞"。
陰囊位于陰莖體下方,其內分隔為兩部分,各有一只睪丸。嬰兒出生后,兩只睪丸應降入陰囊內,但一些孩子會出現下降不全。家長在觸摸小兒陰囊時,可感覺到其內空虛,無法捫及睪丸,稱為隱睪癥,此時睪丸多停留在腹腔內或腹股溝等位置。陰囊溫度相對較低,這是睪丸發育所需的。未下降的睪丸由于所處位置的體溫較高,會出現發育差,精子活力低,影響生育等并發癥,有時還會出現睪丸萎縮,甚至癌變。因此,家長一旦發現異常,不可遲疑,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隱睪癥患兒可觀察至出生后10個月,若仍未好轉,則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激素治療;若至1周歲仍未好轉,需及時手術治療。
包皮是包裹于陰莖體外的皮膚。包皮與陰莖頭部粘連,不能完全上翻與暴露陰莖頭即稱為包莖。在幼兒時期屬正常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陰莖的發育,包皮大多可自行向上退縮。包莖雖然不會導致孩子不適,但由于包皮無法上翻,包皮下積聚了很多包皮垢(即包皮內的白色塊狀物),可導致包皮和尿道口感染,孩子會出現疼痛,有時還伴有排尿次數增多,排尿時疼痛和尿道口出現膿性分泌物。此時,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局部沖洗,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一般幾天后就能好轉。若孩子反復多次發生炎癥,應到醫院就診,接受手法分離或手術治療,以防止更嚴重的并發癥發生。
部分嚴重包莖患兒由于包皮外口針孔樣狹小,可致尿流緩慢、細小,排尿時包皮膨起等現象,長期如此不僅易誘發感染,且會影響泌尿系統正常發育,甚至形成腎積水,應及早診治。
陰莖是男性的外生殖器。它的大小與年齡并不成正比,部分肥胖幼兒由于下腹部脂肪堆積較厚,使陰莖埋藏其中,顯得很短小,但陰莖體發育大多正常。只有極少數患兒為隱匿型陰莖,需手術治療。家長在檢查時,只需按壓陰莖周圍脂肪,若暴露的陰莖體仍然非常短小,應帶孩子到專科醫院就診。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的陰囊腫大,摸上去像有彈性的腫塊,家長以為是"小腸氣"。其實,有不少孩子得的是鞘膜積液。
睪丸在下降時,有兩層腹膜構成的盲袋(腹膜鞘狀突)形成,并一起進入陰囊。若腹膜鞘狀突未能及時閉合,就可能出現鞘膜積液。2歲以內幼兒的鞘膜積液多可自愈,但經久不愈或腫塊較大者,應及時就診,采取手術治療。
尿道下裂是先天性外生殖器畸形,也很常見。它表現為陰莖體向下彎曲,短小,似磕頭狀;包皮形態異常,似帽狀或圍裙狀,無法包裹陰莖頭;孩子排尿口在陰莖中部或根部,嚴重者在陰囊部或會陰部,孩子需蹲著小便才能不濺濕褲子。若合并出現陰囊癟小、分裂,外形如女性陰唇狀,往往會被誤認為是女孩。尿道下裂嚴重影響外生殖器發育,成年后會影響結婚、生育,因此,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