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露
在與眾多糖尿病患者接觸中,我常常發現有些患者為了使血糖下降,盲目地縮減飲食量,整日饑腸轆轆,備受饑餓的折磨。他們不吃米、面食,僅以蔬菜及部分動物類食物充饑,或僅以少許玉米面、南瓜粉等代替主食果腹。更有甚者,每次備膳總要用秤來稱準進食的量。曾有一個患者告訴我,他每頓吃50克面條,哪怕多一根也要丟棄,嚴格程度讓人嘆為觀止。最令人驚奇的是,當我向這些患者解釋這樣的做法并不正確時,他們往往聽不進,反而固執地認為,得了糖尿病就應該吃得越少越好。
我們知道,人體猶如一臺每時每刻都在不停運轉的機器,提供這臺機器運轉的動力來源于我們一日三餐吃進的食物。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素可分為三大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大營養物質進入體內后,根據新陳代謝的需要,各自發揮不同的功用。一般地說,每個人要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對三大營養物質的攝取都有一個基本需求量。機體隨著活動量的增加,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否則機體就會動員自身儲備的能量物質,如消耗脂肪或肌肉組織。久而久之,機體就會變得消瘦,嚴重者會出現營養不良。
患了糖尿病,表明體內的糖代謝過程出現異常,但并不意味著體內的糖真正過量。適當地減少飲食,尤其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這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重要舉措。然而,這種限制應該建立在保證基本能量需求的基礎上。例如,一個從事輕體力工作的糖尿病患者,若體形正常,以70千克體重計算,一天所需的熱量大約為9627千焦。若粗略地換算大米或面粉類食物,前者是575克,后者為750克。當然,在實際飲食中還要減去肉菜類所占的份額。在此基礎上,血糖仍不能得以控制,就需依賴降糖藥物,而不是進一步縮減飲食。如果不能提供獲得基本熱量的膳食,必然會導致營養不良。患者會出現頭昏、眼花、無力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因肝臟、胰腺功能障礙而加重病情。
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什么才是既省力、省時,又能滿足糖尿病患者需要的膳食呢?下面簡單的計算方法可供參考。
1.主食:根據自己的勞動強度或活動強度制定全天的量。職業男性一天以350~450克糧谷類食物為妥,女性為300~400克。重體力勞動者,一天的主食量可酌情增加,反之應適當減少。休息或臥床者,男性的主食量為250~300克,女性為200~250克。上述各類患者中,肥胖者進食量限制應嚴格一些,而瘦弱者則可適當放寬。
2.蔬菜類:量及種類無特殊限制。
3.肉食類:避免高脂食物,可選擇少量瘦豬肉、牛肉、雞、魚等。
4.豆、奶制品及蛋類:此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與肉類一樣,每頓適量便可。如早餐可食300毫升奶或豆漿,或一個雞蛋(有高脂血癥者應少食蛋黃),外加50克或100克主食。
5.水果:血糖控制良好者,每天可進食少量的水果,但應避免吃含糖量高的如橘、柑、葡萄、荔枝等,并適當減少飯量。血糖未得到滿意控制者,最好不吃。
不少患者聽說南瓜、苦瓜可治療糖尿病,因而大量進食,以替代主食。盡管我國民間確有用南瓜治療糖尿病的做法,但若長期以南瓜做主食,不僅食之無味,而且由于食物的單一,反而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總之,糖尿病患者只要合理調配好自己的飲食,并且治療得法,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而不必去做“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