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吾
前不久,72歲患帕金森病15年的張老伯走下手術臺,在醫護人員的攙護下,他滿腹狐疑地邁出了左腿,繼而又邁出了右腿,接著又舉起手臂,動了動手指,一切都活動自如……張老伯激動得熱淚盈眶,大聲喊道:“我的手腳不抖了,不僵了,能活動了!”手術室里所有的人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細胞刀”治療帕金森病又一次獲得了成功。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病因至今不明。其主要病變是在腦內黑質部位,由于黑質變性,導致腦的抑制性遞質多巴胺含量不足,病人出現肢體不由自主地顫抖、僵硬、運動緩慢以及表情呆滯等癥狀,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以前,帕金森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僅能改善癥狀,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
早在50 年代,人們就開始探索用手術方法治療帕金森病,但由于存在靶點定位誤差等原因,手術療效不夠滿意。隨著醫學的發展, 如今我們已能采用微電極定位技術,其定位精確度可達到細胞水平,再用射頻儀對小小的細胞進行“外科手術”,故這一新技術也稱為“細胞刀”。具體地說,手術時只需在病人顱骨上鉆一小孔,通過立體定向技術,插入直徑僅為 1~4 微米的微電極,通過微電極找到需要毀損的靶點,并確認靶點定位準確無誤后,加以摧毀,以阻斷傳遞異常興奮的神經通路,使帕金森病的癥狀消失。
由于“細胞刀”定位準確,手術創傷極小,毀損灶大小僅3~5毫米,并能消除或減輕帕金森病所有癥狀,對肢體僵硬、運動緩慢等癥狀效果尤為明顯。術后病人可以立即步出手術室,活動自如,甚至能做一些精細動作,面部恢復了表情,肢體震顫逐步減輕。
不過,在接受這種手術時還應注意一些問題:如患者手術當天應停用抗帕金森病藥物,以便術中能觀察療效,若停藥后震顫癥狀很重,影響了手術操作,則允許患者服藥后再施行手術。由于手術是在患者清醒狀態下進行,故要求患者不要緊張,積極配合醫生,及時將自己的感覺和不適告訴醫生。手術后仍需繼續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服藥數月后劑量可酌減。
哪些患者適合這種“細胞刀”治療呢?一般需要符合下述條件:①癥狀比較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②病初對藥物治療效果較好,隨著病情變化,對藥物不敏感,或治療效果不佳;③癥狀控制不理想,藥物起效時癥狀可以消失,但藥性一過,癥狀又會立即復發。但是,有嚴重的心、肺疾病或高血壓的患者,不宜接受這種手術。
當然,話又說回來,這種治療方法仍有一定風險。倘若靶點定位不夠準確,則會誤損周圍重要結構,引起偏癱和視野缺損,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