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峰
當科學家們致力于研究火星是否有微生物時,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專家們卻毫不為之驚異。他們堅信,當條件成熟時,生命的產生是必然現象。
生命產生的第一要素是必須具有液態水,其次是碳有機化合物,它是產生生命的化學反應的基礎。碳是生命的絕對基礎,它在宇宙物質中的含量最大,幾乎處處可見,并且能結合其他元素生成大量復雜分子。
理論闡述較為容易,但是,原始地球上的碳有機化合物究竟來自何處,卻一直困擾著科學界。1953年,美國圣迭戈的加州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斯坦利·米勒進行了一項結果近乎奇異的實驗,他在實驗用的燒瓶內模擬地球原始大氣和海洋,并通電使之發光。
第二天,他驚異地發現,在“原始大氣”內產生了氨基酸,并使“原始海洋”變成了粉紅色,最后變成了茶色。研究人員認為,原始地球可能也是同一幅情景:大氣中的有機物落入海洋,使海水成為生命產生的溫床。
但要使氨基酸轉化為生命形態,還需有個過程。甚至最古老的細菌,也是生化機制的奇跡——它能自我復制并發生突變,只是這兩個過程均需要有進化的時間。
是什么促發了復制呢?第一個候選者當為遺傳物質RNA。但是墨西哥自治大學的生化學家安東尼奧發出了疑問:原始海洋是如何向RNA世界發展的呢?
在過去的5年內,全世界圍繞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進行了許多次實驗。有一種理論稱為“粘土理論”,認為蛋白質與基因在粘土中結合,另一種理論稱為“溫熱世界”理論,認為原始生命當在海洋的火山口形成,那里有大量的化學物質提供原始能量。
有一部分專家對地球早期大氣與米勒實驗中的大氣是否相似表示懷疑。他們正在尋找證據,以證明分布在地球早期大氣中的氨基酸及有機物是由小行星、隕石及宇宙塵埃帶到地球上的。
許多人相信,不久之后,將有簡單的生命在試管內產生。“我堅定不移地認為,在地球上產生生命并非是件難事。生命的產生或許并不遵循原有的理論模式。”米勒教授如是說。因此有理由相信,產生生命應當是宇宙的一條基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