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南
美國是一個資源富饒的國家,在經濟上一直都能夠自給自足。如果要說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它根本可以不需要去認識和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風土民情。
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美國的國會里,有一半以上的眾議員根本就沒有出國的護照,而他們也并不打算申請。作為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的國會代表都對外界漠不關心、而且一無所知,我們不難想象一般美國人對世界的認識程度到底有多少。
而要在無國界的新經濟中茁壯成長,我們不只需要具備有鑒別知識的智商(IQ)和與人溝通的情感智商(EQ),也需要擁有“文化智商"(CulturalQuotient)。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對他人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價值觀有所認識及了解,才可能取得成功。
我們都知道在新經濟領域里,單靠改進舊有的生產程序或舊式產品是不足夠的。要迎接經濟轉型所帶來的挑戰,除了重新分配資源以鼓勵新的經濟活動外,更重要的一項資產是人的知識和創造力。
在學術教育方面,東方社會講求的是凡事必須要事實正確,而西方社會則重視學術理論上的增值。這是東西方在教育上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從平均水平來看,亞洲國家的學校一般要比美國的學校來得好,這就是為什么當衡量學生的智能傾向時,亞洲學生在數理科方面的成績總比美國的學生更為突出的原因。但是,在最頂尖的學校方面,西方國家的水平仍然是領先于亞洲國家。
尊師重道是我們必須在教育體制中傳承的優良文化傳統,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鼓勵學生從小就敢于發揮創意和提出疑問,并且培養他們以更加豁達的心胸來接受和面對失敗。
目前亞洲出現了一批年輕的“新亞洲人",他們在外國所接受的教育和他們豐富的優良文化傳統,使得他們能夠更具自信地同西方人打交道,而且公平地對待別人和自己,充分地體現了東西方文化最佳的結合。
如果跟一些對外界的文化與歷史一無所知的西方人相比,這些擁有“文化智商"的東方年輕人,將能夠在新的經濟年代里,把他們的前輩所建立起來的經濟基礎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東方社會不可能完全仿效美國社會,我們也不愿意成為美國社會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