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倩青
“商業,在現代社會的理解,就是美國天才們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時代》雜志創辦人之一亨利·魯斯在有關創辦《財富》的內容說明書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4《財富》創辦人亨利·魯斯《財富》創刊號今年是著名經濟雜志———《財富》創刊70周年。與創刊初期的《財富》相比,今天讀者手中的《財富》面孔是那么時髦、內容是那么豐富,但惟一不變的是它秉承了創辦人亨利·魯斯的辦刊思想。今日的世界,人們可以從任何一個渠道獲得令人眼花繚亂的經濟信息,但是,《財富》始終是那類能讓你眼前一亮的雜志。因為它包含足智多謀的策略、才氣十足的文章、完美的照片、熟練的編輯技巧。《財富》的作家、編輯和藝術家們創造了多種新的新聞形式,包括“公司故事”,如今這種類型的文章廣泛出現于各類經濟報刊上。
《財富》已是一本暢銷的經濟刊物,今年2月,《財富》在遍布全美各地的“巴內斯·諾布爾”(音譯,Barnes&Noble)書店出現脫銷情況。一本經濟雜志居然像《時代》周刊、《新聞周刊》、《人物》等名刊一樣脫銷,這是多么引人注意的現象。
《財富》冉冉升起
《財富》的創刊動機來源于亨利·魯斯,他在閱讀了《現代企業與個人財產》一書后,非常贊賞該書的觀點,從而萌發出創辦一本經濟雜志的念頭。1929年9月,魯斯得到《時代》另一創辦人布里頓·海登的同意,將《時代》當時的商業作家洛德·史密斯和一位研究員何恩臨時抽調出來,組成一個小型的“試驗部門”,籌備出版一份專門以商業讀者為對象的刊物,取名為《財富》。首期《財富》擬出的文稿標題中,包括請海明威等著名作家撰文,此外,還有大公司運作情況的介紹,大企業家洛克菲勒等的自述或訪談。
魯斯和“試驗部門”經過細心調查、周密計劃,并在商界的主要訂戶和廣告客戶中得到肯定后,深信這類雜志大有可為。于是他們采取了進一步行動,招募7名擅于拉廣告的推銷員,簽定了許多廣告,再邀請10多位有經驗的作家和一位很有想象力的女攝影記者———瑪格麗特·伯克·懷特,在幾個月內,用最好的紙張,最精彩的照片和最深入的報道與分析,于1930年2月正式推出了首期《財富》。
當時一般雜志的定價為10~20美分,可《財富》卻定價為1美元!這樣的價格原本就過高,再加上又逢經濟大蕭條時期,1美元不啻為天價。就連《財富》本身的部分員工也認為價位太高。可是,魯斯依舊態度堅決,因為他認為花1美元買《財富》是物有所值。《財富》創辦后的第四年,時代公司的盈利大幅增長,第一次出現了凈利超過100萬美元,《財富》在其中的貢獻不言而喻。
《財富》風格就是創新創
始初期,《財富》把雜志的內容定位于選擇特定公司,徹底調查該公司的經營方針、經營結構、財務現狀及衍生的問題,再作完整介紹。這一做法開創了同業之先河,不久后,美國的另兩本經濟刊物《商業周刊》和《福布斯》也效仿。《財富》只得另辟蹊徑,30年代末期,它深入報道了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家族或海外企業,同時增添了美國國內特定地區或城市的實況報道,更強化了可讀性。隨后,《財富》又以政府、政治、社會現象為主題,展開系列報道。這種勇于創新的風格逐漸成為《財富》的特色,終于使《財富》與《商業周刊》、《福布斯》區別開來。
70年代后,《財富》在文章內容上較以往更簡潔,并大量運用插圖、表格,以滿足讀者的視覺需求。進入90年代,《財富》除了再三強調自己最適合管理階層閱讀外,還不遺余力地探討國際問題,有時會以大篇幅作專題報道,對美國社
會與經濟的一些弊端痛加針砭,體現出高度進取的編輯風格。
除了雜志本身的創新外,《財富》的創新還體現在充分利用雜志帶來的品牌效應。1955年,它開始評選500強企業,雖然當時由于種種原因,“財富500強”的評選并不被人們所重視。可是隨著《財富》雜志知名度的提高,以及評選標準的科學化,“財富500強”成為了人們判斷成功企業的標準,而且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各國的經濟實力。1995年,《財富》又借“財富500強”的東風,創辦了《財富》論壇,讓各國著名企業家與學者指點今日經濟。
《財富》論壇的影響力正在加大。
在《財富》七十華誕之際,它又一次迸出了創新的火花:設立“財富500”股票指數與“財富e-50”股票指數!“財富500”指數是以45年來《財富》雜志評選出的美國500家最大公司為基礎的股票指數,用于衡量美國最強企業的經營表現。“財富e-50”指數則是以去年12月6日第一次評出的50家最強的信息產業公司為基礎的股票指數。它不僅包含了“美國在線”、“雅虎”、“亞馬遜”等網絡內容供應商,而且包含了“英特爾”、“硅圖”、AT&T等網絡硬件、軟件供應商,以及網絡服務連接商。因此《財富》認為,這兩個指數涵蓋的企業范圍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等已有股票指數更廣,代表了今日美國商業的規模、強度,以及驚人的創造力。
今年2月中旬,《財富》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共同宣布,在這兩個股票指數獲批準之前,人們可以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進行有關這兩個指數的期貨、期權交易。《財富》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誕生以這兩個指數為基礎的其他金融交易工具以及共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