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
布爾吉巴今年4月6日去世了,他算是默默地離開了突尼斯,離開了生他養他也造就他的突尼斯。誰是布爾吉巴?在突尼斯恐怕無人不曉,他是突尼斯的第一任總統,自1974年以來,布爾吉巴就是突尼斯的終身總統。然而,終身總統為何是這樣默默地離去?
獨立運動的創始人
布爾吉巴的一生便是突尼斯整個近代史的集中折射。突尼斯于1881年成為法國殖民保護國,結束了突尼斯作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下轄的一個行省的歷史。此時布爾吉巴還沒有出生,但是法國的殖民開啟了突尼斯的近代史,突尼斯的歷史從此同法國結下了了不斷的孽緣,走出了現代化之路。正是在這一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布爾吉巴于1903年來到人世。同眾多的突尼斯當時的中產階級一樣,布爾吉巴受到良好的法語教育,并在巴黎讀完了法律與政治學課程。稍后他又同一位法蘭西女子結婚。
布爾吉巴早年加入到突尼斯民族解放運動中,并于1934年成為突尼斯民族主義運動的創立人之一。自此一直到1957年,突尼斯正式獨立,布爾吉巴已全身心投入到爭取突尼斯獨立的努力中,他曾多次被法國殖民者投入監獄、流放,近10年的時光他是在法國監獄中度過的。
理性獨立開放建國
布爾吉巴的偉大不是因為他奮起為民族獨立而斗爭,也不是他敢于舍棄情緣,甘冒艱險。這種為民族義憤所激,投身于一個偉大事業的經歷是差不多所有殖民地民族仁人志士的共同道路。布爾吉巴的獨特是他走上了一條理性的建國之路。他一直奉行一條溫和的民族主義路線,將民族情感同成功建國較好地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成功的平和的突尼斯之路。因此,突尼斯的獨立沒有經過如阿爾及利亞那樣艱難的血與火的暴力斗爭,是同布爾吉巴分不開的。
布爾吉巴的理性建國之路不僅體現于爭取獨立之時,也體現于建國之后。獨立之后的突尼斯一直保持著同法國的密切聯系,使得昔日的殖民與被殖民的這條悲情的歷史之線成為突尼斯建設的一條重要的動力之源。換句話說,布爾吉巴統治下的獨立的突尼斯一直奉行一條開放的現代化之路。
不僅如此,布爾吉巴對內也實行一條開放的路線,至少是在他執政的初期如此。他于20世紀50年代末陸續施行開放社會措施,解放婦女,立法禁止休妻習俗,廢除一夫多妻制。作為一個伊斯蘭教國家,布爾吉巴當時的這些措施是十分超前的。也正是因此,他才贏得了突尼斯尤其是突尼斯婦女的擁戴。
權力輝煌與政治腐敗
不過,明智若布爾吉巴,也抵抗不住來自權力的誘惑,并終于從奮斗到輝煌然后走向腐敗。1975年,布爾吉巴在多次經選舉蟬聯總統之后,由其控制的議會宣布他為終身總統。自此他在突尼斯制造個人崇拜,鼓吹突尼斯出現了一個空前絕后的天才。當時布爾吉巴已經73歲,他如果那時明智退位讓賢,不僅會給他自己留下一身清名,而且也可以為突尼斯避免10多年的老人、病人專政時期。此時,突尼斯宗教、社會矛盾開始激化,人民的不滿日益增多。這是布爾吉巴的遺憾,也是突尼斯的不幸,布爾吉巴沒有能夠走出政治腐敗的專制陷阱。
現任總統本·阿里(當時的總理)于1987年以健康不佳為由將布爾吉巴請出了總統府,他自己接任。這自然也沒有遵照民主程序,故被稱為“醫療政變”。
布爾吉巴被黜之后,一直住在其故里突尼斯海濱小城穆納斯迪爾(Monastir),他最后一次在公共場合露面是1989年,參加大選投票,并首肯大選的合法性。
布爾吉巴去了,他留下了遺憾,也留下了教訓。
海外星云 2000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