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德國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的音樂作品絕對是個禁忌,因為他的音樂是希特勒納粹政權(quán)下的產(chǎn)物,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他的種族主義意識,因而,在以色列人眼中,他就是典型的反猶分子。
但最近,以色列交響樂團(IsraelSymphonyOrches瞭ra)決定打破禁忌,宣布將在10月份的一場音樂會中演奏瓦格納的著名交響樂SiegfriedIdyll,引起以色列民眾的強烈抗議。一位以色列政界人士說:“以色列國的建立,就是為那些大屠殺幸存者提供一塊樂土,他們苦難而脆弱的心靈不愿再被瓦格納的音樂觸痛。”對以色列人來說,瓦格納的音樂比德國總統(tǒng)的道歉更難以接受。以色列歷史學(xué)家湯姆·塞格萬說:“我們不會擁抱德國文化,因為那會是另一種、更深層的原諒;我們可以跟德國人有政治和外交關(guān)系,但我們就是不能原諒他們。”以色列交響樂團并不是第一個敢吃螃蟹者。1966年,費哈門尼管弦樂團曾打算演奏瓦格納的作品,但在憤怒的抗議聲中被迫取消。1981年,費哈門尼精彩演出結(jié)束時,觀眾一再要求加演,該團的團長族賓·曼塔便企圖將瓦格納的曲子塞進去,結(jié)果被觀眾喝倒彩,大罵他“無恥”。一名引座員激動地沖上舞臺,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刺青,那是他在死亡集中營被紋上的囚號。
費哈門尼樂團從此決定,只要大屠殺幸存者還在世,他們就只私下排練瓦格納的曲子,而不公開表演。費哈門尼的一位指揮說:“我們應(yīng)該尊重那些曾在地獄受過折磨的人們的感情。我們可以再等10年或者15年。”以色列的一些組織譴責(zé)以色列交響樂團即將公開演出瓦格納作品的計劃,大屠殺幸存者也準(zhǔn)備發(fā)起抗議。交響樂團內(nèi)部的一些音樂家亦拒絕參加10月份的演出,因此,演奏計劃可能要推遲。但交響樂團的團長辯解說,瓦格納在古典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應(yīng)該因歷史背景而對他的藝術(shù)視而不見。我們承認他是個反猶分子,但我們的演奏就是要將他的音樂從納粹主義中“提煉”出來。
對以色列交響樂團演奏瓦格納作品的計劃,最有資格痛恨的應(yīng)該是吉可可·司朱穆撒,他今年87歲,住在耶路撒冷。1943年,身為猶太人的司朱穆撒也難逃厄運,被送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是這個死亡集中營管弦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當(dāng)其他猶太人被趕進毒氣室的時候,納粹強迫司朱穆撒演奏德國軍樂伴奏。他的父母和懷孕8個月的妻子都死在了集中營。
但司朱穆撒感慨地說,瓦格納的音樂應(yīng)該在以色列演出,這也是人們締造和平的一個方式。“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可能沒有敵人和對立。納粹受害者都應(yīng)該戰(zhàn)勝對敵人的恐懼而生活在和平中。”*((沈建平編譯自美《新聞周刊》)
海外星云 2000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