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統計,今年秋天有1510萬學生跨進美國大學校門;與此同時,經濟景氣使美國富人更加慷慨,大學口袋里的捐款鼓鼓囊囊。但陽光并未普照每個大學。當規模大、名聲響的學校越過越紅火時,規模小、沒名氣的學校卻日薄西山。波士頓北部的布蘭佛學院烞radford College)是個有197年校齡的小學院,但近年它卻陷入債務泥潭,今年5月,送走了最后一屆畢業生后,布蘭佛學院黯然關門。
佛蒙特州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犑撬袖珍的羅馬天主教女子學院。由于財政危機,今年7月,經過一番垂死掙扎后,三一學院還是向學生們宣布關門了。19歲的大二學生摩根形容學生們聞聽噩耗后的情景:“大家喊著、哭著、擁抱著……真是個心碎的時刻。”
三一學院成立于1925年,當時因為女子學院還是新鮮事物,三一學院稱得上異軍突起。但70年代后,隨著所有的美國男校都向女生敞開大門,女子學院便漸漸失去了號召力。其實,三一學院的課程設置不乏創新之舉:先是開設成人教育課程,后來順應時勢增加犯罪分析學和精神健康學。但很多“主顧”都對三一學院游泳池、計算機房、宿舍、活動中心等硬件設施的嚴重不足皺眉頭,轉而另覓高枝。90年代后期,盡管三一學院花費了100萬美元修建宿舍,但也只能招攬到300名當地學生;為了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學院大大提高了獎學金數額,希望能抵消它開出的2.142萬美元的學費的一部分,讓學生得到實惠。但這些措施卻是致命的錯誤。去年才接管三一學院的校長瑪麗·杰奎琳說:“這個折扣打得太高了。這種蝕本的做法最終將三一學院送上了絕路。”
長期以來,美國的小大學就一直在和經濟困難做斗爭,從1986年至今,已有52所學校壯烈犧牲。不論學校有多小,都得五臟俱全,需要有足夠的教師、教室和教科書。小學校得到的捐款比大學校少許多,卻要拿出比大學校多的獎學金“追求”學生。學生人數不足1000的小學校,學費收入更少、獎學金支出大、又無可觀捐款,財政簿上一片赤色。在一項調查中,大學新生心目中理想的學院應該有5000個學生。佛吉尼亞大學的教務長戴威·伯得曼曾是一所小學院的校長,他說:“大學沒有學生,就像做飯沒米下鍋。許多孩子高中時的學校規模比他們就讀的小學院大很多。小學院的衰落使他們的未來充滿不測。”
美國的大學大大小小有3500所,以私立大學居多,像三一學院和布蘭佛學院這樣為經濟所困走向衰亡的小學院,也許不足掛 齒。但除它們之外,還有幾百所類似的美國男校女校掙扎在死亡邊緣。很難預測下一個將要關門的學校是誰。就像一個相依為命的家庭會因某個人失業或疾病而走向破產,某件意外事故或管理不善也會導致小學院關門大吉。1994年,還是小學院校長時,伯得曼就曾預言布蘭佛學院會關門,也預言其他100所經營狀況不佳的學院也會“打烊”,不過這些學院除了布蘭佛大多數至今還活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三一學院的關門也許幫了不少學生的忙:非全日制的學生隨著學院的倒閉,搖身一變成了全日制生;全日制學生,大部分則可轉到其他小學院,換個環境換個精神;一些有劣跡的學生趁機將自己“漂白”,改頭換面……
但瑪麗·杰奎琳說:“這種變遷不會幫學生太久,他們還得自己幫自己。”G(沈建平 編譯自美國《新聞周刊》)
《海外星云》(2000年32期)
海外星云 2000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