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楠
發現女兒喜歡數學的時候她還未滿一周歲,那會兒她連媽媽都不會叫,可她識數。每天在院子里散步的時候,她總是邁著讓人提心吊膽的步子,興沖沖地走到院子里停著的那些小車前,指著小汽車的牌照念“1、8、3……”之類的,念完再換一輛。她專注愉快的樣子讓你覺得快樂有時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也不知家人誰最先教會了她。
再大點,她學會了拿著筆到處亂涂,奇怪的是她畫的全是大大小小的圓圈,她說:“蛋蛋。”于是我的書、本、床、墻上到處是她的“蛋蛋”,并且日漸豐富起來,那些“蛋蛋”開始變幻出各式圖案,有的長著小小的尾巴。直到兩周歲,終于說話利索了,她告訴我:“畫一個蛋蛋,尾巴長在上面念6,尾巴長在下面念9,尾巴長在這邊(右面)念5,兩個蛋蛋變成小葫蘆念8,兩個蛋蛋躺下念3……”
我高考數學成績優異上了一所大學的數學系,又做了大學數學老師,其中滋味只有我自己心知肚明。懷孕開始就信誓旦旦:只要孩子將來不學數學干什么都行。女兒生下來,我興高采烈地每天在家給在床上躺著的小粉團又唱又跳,做了無數美麗的夢,可她竟如此辜負我。女兒3歲時我問她:“寶貝長大了干什么?”我多希望她知我心啊!可她說:“做數學題。”
過了3周歲送到幼兒園,沒幾天老師大驚小怪地說:“你女兒的加減法算得好極了,我們大班的孩子還沒幾個能算好呢。”我當時只是苦笑了。唯一的好處是要做自己的事時她若在旁邊煩,我只要拿張紙寫兩排加減法給她,就可以安靜一會兒。可她讓我安靜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因為她越算越快。有一天吃冰淇淋時她說:“媽媽,香蕉王子買1支1塊錢,要是買5支就是9毛錢一支,我們買5支吧,可以省5毛錢。”我真是哭笑不得。不過她想了很久都沒明白10毛錢怎么就等于1塊錢,常看著一塊錢說:“1怎么就等于10了呢?”
又有一天,她一個人坐在床上發呆,我出來進去地收拾,隨口問她:“想什么呢?”她答:“媽媽,這個小盒5毛錢一個,買2個是10毛錢,我知道,可為什么不是5加2呢,那樣不是更便宜嗎?”一邊說一邊皺著小眉頭。我媽媽一旁說:“瞧,小姑娘在考慮這道題是用加法還是乘法算。”我的心愿是讓她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別讓所謂的教育填滿了,可她自己居然這么要求上進。
她快4歲時,有段日子整天手里拎著個鐵文具盒要姥姥教她上面印的乘法口訣,姥姥拒絕說:“你還不到4歲,學這些會長不大的。”可她告訴姥姥:“要是把這上面的學會了,加法就變得容易了。”
假期里,她終于4歲了,開始喜歡逛超市,常常研究商品的標價,自然對小數點和后面的零感興趣,時常問長問短。有一天她問煩了我就說:“后面的零沒用不用看。”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沒過多久,我們答應給她買一輛兒童自行車,到商場讓她自己挑。她看來看去最后說:“就這個吧,一點也不貴,才33塊錢。”我們就這么花了330.00元給她買了一輛“不貴”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