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平
開始要早
美國國家研究學會在1998年曾這樣下結論:當今絕大多數成人和青少年所面臨的閱讀障礙完全可以在人的最初幾年來避免。研究表明,較小的兒童若能在閱讀時和父母進行溫暖、親切的接觸和交流,一般就能培養出較積極的閱讀態度。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時,許多父母就同他講話,也從那時起給寶寶講故事,父母的聲音能使孩子平靜下來。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孕婦給六個月以上的胎兒講故事,寶寶出生后兩天左右就能對同樣的故事作出反應。
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
不要給孩子設置專門的“閱讀時間”,尤其在孩子一兩歲時。每次時間不必太長,每天僅一刻鐘的快樂的故事時間就足夠了,關鍵是質量。在讀書的內容之前,要大聲地宣讀一下題目和作者。
注意內容選擇
重要的是要選擇孩子喜歡看的讀物,而且一般孩子能聽懂的東西要比能讀懂的內容深一些,因此父母可別以為正在看一級讀物的孩子就聽不懂四級讀物的內容。
不要只是坐在那兒干巴巴地讀
·描繪出故事的畫面。即使沒有插圖,大人也要努力向孩子描述自己頭腦中的情景,這樣會使你的故事更加生動,富有吸引力。
·若有時間的話,你最好背下故事的一段情節,哪怕僅是重復某些形容詞或詩。
·應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講故事。各種手勢、語調及大小不同的聲音等,融會在給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
反復地講
·許多孩子都樂意聽重復的故事。如果你喜歡的話,不妨把純粹的講改編得更有交流性。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把書翻到他們喜歡的已讀過的地方,你們倆通過聲音、附加的手勢和對話來進一步修飾潤色故事。
·講得慢一點。你請孩子回答與故事有關的問題時,兩人都應覺得很輕松。對一些例子、插圖或照片,大人指出來并與孩子一塊討論,如可以啟發孩子:“想想下面將發生什么事呢?”
·你還可以安排一些相關的活動,如做飯或者某項藝術活動,這些活動與你講的故事內容有關。此外,涉及到閱讀方法和指導的活動也將鞏固孩子的文學技能。
要耐心

傾聽的能力和讀寫一樣,也是必須通過學習來培養的。在講故事時,一定要耐心,但也不能太縱容。可以允許較小的孩子在聽故事時繪畫或涂鴉,因為或許他正在描繪所聽到的故事呢。
圖/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