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 編寫
每個孩子都難免會發燒生病。幾乎每個媽媽碰到自己的寶寶發燒都會發慌著急,當初我也一樣。慢慢地,我才發現,其實有不少“發慌”和“著急”實在是沒必要的。
若因父母一時的疏忽,使孩子小病變大病,可治之癥變成不治之癥,這樣的情況當然要避免,但發慌、著急并不是辦法。那么,怎樣做才對孩子盡早恢復健康比較有利呢?衷心希望下面這組文章能對年輕父母們有所幫助——
人體為何會發燒
因感染而引起的發燒是一種身體的防衛反應。
引發感染的病毒和細菌在溫度37攝氏度時,活動力量為旺盛。
當病毒或細菌侵入身體時,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就會發出提高體溫的指令,制造一種病毒和細菌難以活動的環境,以防止病毒和細菌繼續增殖。同時,調動體內的免疫系統開始“戰斗”,攻擊病毒和細菌。
發燒是保護身體的重要防衛反應。知道了這一點,孩子發燒我們就不必慌張和害怕了。
不要輕易或早早地使用退燒藥
□發燒時,不要立即給孩子服用退燒藥。那樣等于“助敵抗己”,給病毒和細菌制造一個易于活動的環境,從而使病情加重,延長康復的時間。
□服用了退燒藥后去就診,會掩蓋某些癥狀,影響醫生的診斷。
注意:
1.如果孩子有發燒痙攣癥的話,就應該盡早使用退燒藥。
2.聽從醫生的囑咐使用退燒藥。
不分白天黑夜必須馬上送醫院的發燒
有時候孩子就算病情不嚴重也會發燒。醫院是個“是非之地”,能不去是最好不過了,不分青紅皂白把發燒的孩子送去醫院,累了父母不算,還不利于孩子的休息和康復。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萬無一失,那么,什么情況下,不管白天黑夜孩子發燒就必須馬上送醫院呢?
體溫超過38攝氏度,并且有下列任何狀況——
●孩子不滿2個月;
●呼吸急促,感覺是以全身來呼吸的樣子;
●幾乎沒有攝入任何水分,尿量也慢慢減少;
●持續腹瀉,并且嘔吐好幾次;
●臉色蠟黃,無精打采,反應遲鈍;
●不論您怎么安撫,孩子還是哭個不停;
●孩子叫不醒,有意識不清的現象;
●孩子頸部僵硬;
●體溫超過40攝氏度;
●孩子的皮膚上有許多紫色斑點;
●孩子有嚴重感染的潛在危險因素,如某種嚴重貧血、先天性心臟病等。
可以在門診時間去醫院就診的發燒
體溫超過38攝氏度,并且有下列任何狀況——
●孩子已滿2-4個月;
●嚴重咳嗽,連睡覺時也咳個不停;
●沒有食欲,吃或喝下去的東西全吐出來;
●24小時內連續幾次腹瀉,逐漸呈水樣;
●排尿時因疼痛而哭鬧;
●持續發燒48小時;
●退燒24小時后又再度發燒;
●孩子有發燒痙攣的病史。
建議:
你最好設法找一個兒科醫生作為家庭醫療顧問,并且和他做朋友,以便您可以在24小時里隨時打電話咨詢。這是非常重要的。
降溫的方法
對高燒的孩子來說,睡個好覺非常重要。給孩子作冷敷降溫,會讓他感到舒服,可睡得安穩一些。
可使身體冷卻的部位——
額頭
將冷毛巾貼放在孩子的額頭上。
腋下
將冰袋或卷起的冰毛巾夾在孩子的腋下。
兩腿間
將冰袋放在兩腿間,孩子會比較舒服。
注意:
1.冰袋若直接放在孩子的額頭上,可能太冷了,孩子會因為刺激太強而拒絕,可用干毛巾包起。
2.冰袋或冷毛巾只能冷卻身體,并不能降低熱度。它們可讓孩子感到舒服,睡得較安穩。
生活護理的要點
1.剛發燒時,身體會發冷發抖,要幫助孩子保暖;
2.讓孩子安安靜靜地睡覺,屋子里避免強光照射;
3.隨時補充水分;
4.為了散熱,不要蓋太厚的被子。為避免腹部著涼,炎熱的夏天也要蓋一條小毛巾;
5.流汗時,及時換衣服和被褥床單;
6.室溫最好保持在18—20攝氏度,濕度以60%為好;
7.作好體溫和癥狀變化的記錄。
發燒引起的痙攣
□通常發生在6個月到5歲的兒童中,據有關統計,5歲以下的兒童中,有3%-4%的孩子得過這種痙攣。
□痙攣的發生是因為體溫突然升高,而不是體溫有多高,體溫突然升高,導致腦部不規律的電流活動,所有的腦細胞立即將信號發到全身的肌肉,使之猛烈收縮,產生了你所看到的痙攣或抽搐。
□痙攣一般不會致命,也不表示孩子得了癲癇,對腦部不會產生壞的影響。
□有些孩子得過一次,不再有第2次,而有的孩子每次發燒都會發生痙攣。
痙攣的3個階段
第1階段——又稱緊張性階段,通常持續10-20秒鐘。主要癥狀:
□大聲而高音調地哭
□手腳伸展,身體僵硬
□口吐白沫,翻白眼
□倒在地上,失去意識
第2個階段——又稱陣攣性階段,通常持續30秒鐘。孩子不斷地抽搐。
第3階段——又稱沉睡階段,通常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所有的肌肉都極其疲勞,孩子會感到極其累,故陷入沉睡之中。
父母的應對措施——
□冷靜,不慌張;
□密切觀察孩子的呼吸;
□解開孩子的領扣,放松衣褲,不要束縛孩子;
□搬開硬的、重的、尖的、燙的、易倒的各類家具和雜物,以免孩子抽動時碰傷;
□提防嘔吐物堵塞呼吸道,要讓孩子的頭部和身體側向一邊;
別把手指、毛巾、筷子放入孩子的嘴里,這樣反而易造成呼吸困難;
□別給孩子喝水。
注意:
孩子抽搐后沉睡時不要打擾他,睡醒后再去醫院。
圖/方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