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玉
某初三畢業班的一位女生,9年前即1990年6月的一天,在幼兒園上大班(當時年僅6歲)玩滑梯時,由于帶班老師注意力分散,使其從滑梯高處不慎跌落地面,折斷了左手無名指。幼兒園方面及時將孩子送到臨近一家醫院救治,支付了醫療費、家長護理費、孩子營養費等一切費用,并多次帶著禮品到醫院及孩子家中探望,向家長賠禮道歉。家長對幼兒園真誠的態度和善后處理很滿意,也十分感激,打消了原來想要幼兒園賠償損失的念頭,沒有向幼兒園提出任何要求,園方與家長之間就此了結了這件事。9年后,女孩面臨初中畢業,家長希望她報考一所音樂藝術學校,體檢時發現她的左手無名指因外傷留下明顯殘疾,不能報考這類藝術學校。為此,家長向女兒9年前就讀的幼兒園提出高額賠償損失的要求,認為女兒的殘疾是由于當時幼兒園過錯造成的,應當承擔賠償。
本案涉及到民法上的訴訟時效問題。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就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保護民事權益的權利的一種法律制度。權利的保護有時間限制,在訴訟時效期間內,人民法院對權利人的訴訟請求依法予以保護,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因此,受害人申請人民法院支持其賠償損失的起訴,必須在訴訟時效期間提出。
按照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我國訴訟時效期間分三種:
1.短期訴訟時效為1年,只適用于身體受到傷害、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物丟失或損毀的。
2.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適用于除上述內容之外的一般民事法律關系。
3.長期訴訟時效為20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訴訟時效制度還包括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中止是在訴訟時效期間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其它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繼續計算。中斷,是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從中斷時起訴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延長,是20年長期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有特殊情況的。
本案中,這個女孩受到傷害是9年前的事情,她的法定監護人知道其健康權被侵害。按照法律規定,應當適用短期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訴訟時效應當從當時家長知道孩子受傷時的1990年計算,女孩的法定監護人沒有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到1991年6月止,就超過了訴訟時效期間了。如果沒有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法定事由和人民法院認為正當延長的理由,人民法院就不再保護她的損害賠償的權利。她可以起訴,但人民法院只能判決她敗訴。
當然,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權利人盡管喪失了賠償的勝訴權,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實體權利本身因此而消失。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因此,盡管受害人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不能予以支持,但仍可向加害人提出賠償的請求。如果加害人自愿履行賠償義務,受害人仍然可以實現自己的受償權利。如果加害人不愿意履行,則不能強制其賠償。因此,女孩的要求可以向幼兒園請求賠償損失,經協商,如果園方同意賠償,就可以實現賠償的要求,如果園方不同意賠償,也是符合法律精神的,女孩的家長不得強迫幼兒園賠償。
圖/毛小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