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明
朋友小崔找到我,對我說:“找你走個后門,開點好藥,行嗎?”我半開玩笑似的說:“如今開藥還要走后門嗎?只要適合你用,我會開的。你說要啥寶貝好藥吧?”小崔說:“氨芐青霉素。不瞞你說,我女兒得了肺炎,昨天在兒科看了,醫生給開了青霉素G。在輸液時,相鄰的一位病人說,青霉素G是老藥了,他用的是氨芐青霉素,比青霉素G新。我想咱跟那位兒科醫生不熟悉,怪不得他不給開氨芐青霉素,只給用青霉素G呢。所以就找你來給換種新藥。”
聽小崔說完緣由,我告訴他:“兒科醫生用的藥是正確的。你認為氨芐青霉素比青霉素G好,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小崔看我不想給他換藥,急忙問道:“氨芐青霉素難道不比青霉素G好嗎?”
我說:“藥的好壞,不能用貴與廉,新與舊來衡量,主要應看適應證。就拿青霉素家族來說吧,青霉素G是種老資格的藥,現在仍老當益壯,適用于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及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氨芐青霉素是以青霉素為母體的半合成衍生物,它的抗菌譜比青霉素G廣,不但包括了青霉素G的全部范圍,還包括大腸桿菌、流感桿菌、沙門桿菌及痢疾桿菌等……”
“這么說,還是氨芐青霉素比青霉素G好呀?”小崔抓住了話柄。
我接著說:“如果單從抗菌譜來說,氨芐青霉素確比青霉素G用途廣,但不能僅憑這一點來評定藥物的優劣。對于鏈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種感染,氨芐青霉素的作用就遜于青霉素G。你女兒的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用青霉素G比用氨芐青霉素效果更好。另外,近年來耐藥菌株在增多,也使得氨芐青霉素有時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噢,我明白了,氨芐青霉素全而不專。青霉素G則是專而精,對付一些細菌有‘絕活。對吧?”小崔好像明白了許多。
我說:“是這個道理。氨芐青霉素的藥物性皮疹發生率很高,達到10%以上。從價格上來看,氨芐青霉素是青霉素G的2~3倍,過多使用也不劃算……”
小崔說:“這樣看來,氨芐青霉素并不算好藥,那它倒是該淘汰了。”
我糾正道:“話不能這么講,藥物作用各有千秋。氨芐青霉素的抗菌譜廣,這是它的一大優點。對于一些混合性細菌感染,它還是大有優勢的。”
(編輯士心)
患了脂肪肝慎服降脂藥
王振坤
脂肪肝的患病率近年來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這除了與醫學檢查手段的進步有關外,還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及人口老化等因素密切相關。有些患者被診斷為脂肪肝后,往往自行服用大量降血脂藥物。他們以為脂肪肝就是血脂增高造成的,血脂降下來,脂肪肝就好了。實際上,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
醫生們鄭重告誡脂肪肝病人,切勿自己濫服降血脂藥。原因如下:
首先,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的血脂都高。脂肪肝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酒精性脂肪肝,這類患者中只有少部分人可能出現血脂增高。其機理是酒精刺激肝細胞,使肝細胞內脂肪變性,最終導致脂肪肝。目前我國的脂肪肝以此類型多見。另一類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比較復雜,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藥物及遺傳因素等,還有40%左右原因不明。也就是說,即使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也只有一部分人的血脂升高。顯而易見,血脂不高的脂肪肝患者服用降血脂藥,對治療脂肪肝沒有任何意義。
其次,某些降血脂藥對肝臟是有害的。脂肪肝患者即使伴有高血脂癥,也不要貿然使用降血脂藥。實踐證明,不少降血脂藥可誘發肝損傷。使原有癥狀加重。這是因為多數降血脂藥可促使血液中的脂質集中到肝臟進行代謝。惠了脂肪肝后,肝臟原本就存在脂肪代謝障礙,對從血中突然來到的脂質難于處理,只能將其再度堆積在肝內,這無疑會加重脂肪肝。另外,醫生們還觀察到,長期濫用降血脂藥者可發生門靜脈炎、門靜脈周圍纖維化,甚至可促進脂肪肝向肝硬化發展。
再者,伴有或不伴有高血脂的酒精性脂肪肝,治療的最佳選擇理應是戒酒,多數無需服用降血脂藥。肥胖癥引起的脂肪肝及糖尿病性脂肪肝伴有高血脂時,如無冠心病存在,主要應以控制飲食、增加運動量和治療原發病為主。病人若在3個月后血脂仍然較高,才可考慮應用對肝臟功能影響較小的降血脂藥。
總之,脂肪肝病人應用降血脂藥必須慎重。確實伴有高血脂時,要合理選擇降血脂藥。目前認為,普伐他丁在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纖維化等方面均有較好作用。臨床上最常用的降血脂藥安妥明(氯貝丁酯),對肝臟有不良影響,剖作用大,不能用于治療脂肪肝。魚油等多烯不飽和脂肪酸制劑、牛磺酸、還原型谷胱甘肽等毒性較小,但療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單純性脂肪肝患者只要認真做到戒酒(包括啤酒)、限制體重和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不用任何藥物即可恢復正常,一般不會發生肝硬化。帶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大量用藥,實在沒有必要。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