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兵
機械研究所的馬工程師年逾不惑,在科研項目上屢出成果。他雖然身材瘦長,但平素健康、思想開朗、能歌善舞,是個年富力強的中年知識分子。他是高級工程師,出國深造的外語考試業已通過,不久即將赴德國學習。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災難卻悄悄而至。馬工近兩個月來時感上腹隱痛、飽脹、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而且在工作時覺得力不從心,精力不足。起初他并未在意,仍然日以繼夜地進行尚未了手的科研工作和出國前的準備工作。但事與愿違,馬工的上腹痛和飽脹感日趨嚴重,并出現了腰背酸痛,常被迫采取坐位或蹲位,以緩解疼痛。尤其是夜間劇痛,常影響睡眠。疼痛的折磨使他顯得憔悴,體重也逐日減輕。且出現黃疸和皮膚瘙癢。馬工為此深感憂慮和不安,但他還不知道癌魔正悄悄地向他走來。直至實在支撐不住時,才在其妻子的催促下,去醫院看病。先被診斷為黃疸型肝炎,服用保肝、消炎利膽藥等療效欠佳。后經B超檢查發現膽管擴張,胰腺形態增大。CT掃描發現胰腺有一占位病變,且向鄰近器官組織轉移。根據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胰頭癌。剖腹探查時發現胰頭部癌腫已侵犯到胰體、胰尾及其鄰近器官與淋巴組織。胰頭癌已廣泛轉移,無法根治,故只能行總膽管、空腸吻合術,以解除梗阻性黃疸和減輕癥狀。
馬工妻子得知病情后失聲痛哭道:“為何不能及早發現呢?”胰頭癌早期癥狀常不典型,缺乏特異性,往往被誤診為胃病、肝炎、膽囊炎、膽石癥。胰腺體積小,位置較深,發生早期病變時,癥狀不明顯。只有當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方出現明顯癥狀,病人此時就醫為時已晚。如馬工,開始就被誤診為黃疸型肝炎,直至醫治無效,黃疽加深,消瘦明顯(體重銳減)時,才轉院治療。此時已屬癌癥晚期,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
胰頭癌有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胰頭癌臨床較常見,占人體所有癌癥的1%~2%,在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中數第5位。胰腺可分為頭、體、尾三段,胰頭相對較大、胰體、胰尾較細。胰腺發生惡變時,以胰頭部最多見。近年來胰頭癌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80%的患者均在40歲后發病,早期診斷率低。一旦臨床確診,多數已侵犯鄰近器官與組織。馬工就屬此種病例。主要表現為:①全身乏力、上腹隱痛、飯后有飽脹感。晚期癌腫侵犯胰體、胰尾部,除上腹痛外,尚有腰背酸痛。夜間劇痛時,常使病人徹夜難眠。②當腫瘤侵犯膽總管時,引起膽總管阻塞,導致黃疸和全身皮膚瘙癢。常被誤診為黃疸型肝炎。③體重下降較明顯(1月內體重突然下降10千克以上)。④精神變化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情緒不穩、焦慮、抑郁等。
在此,提醒40歲以上的中年人,若經常出現上腹隱痛、飯后飽脹、食欲減退,體重下降(消瘦)、輕度黃疸等癥狀,應高度警惕胰腺惡性病變的可能,必須迅速去醫院檢查,以便明確診斷,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