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接診了一位二十來歲的姑娘,她自述近日來總感胸悶不適,呼吸氣短,詢問病史時得知她“病”前因婚姻之事和家里鬧了些別扭,現在還沒有緩過勁來。再經過一番檢查,沒有發現什么異常,我便向這位姑娘做了解釋。
胸悶氣短多見于青年女性,是未婚大齡女子和已婚少婦一種常見的癥狀,到醫院一般均查不出病變。祖國醫學認為這與“肝氣郁結”密切相關,肝郁則氣滯不通,因而感胸悶氣短。女青年感情豐富細膩,若工作、婚姻、家庭不遂心愿,往往郁悶在心,引起肝郁氣滯。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女青年胸悶氣短的發生,與生理、心理和病理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生理性因素卵巢等生殖器官自青春期開始發育,分泌的雌激素促發月經按月來潮并形成明顯的女性特征。胸悶氣短和性激素分泌的水平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說,到了青春期和婚戀階段,體內的雌激素分泌旺盛,皮下脂肪增厚。由于脂肪組織的耗氧量比肌肉組織多30~40%,所以女性氧的消耗量要比雄激素占主導地位的男性多,加之女性日常活動量小,脂肪更容易堆積,使身體愈發豐腴起來。過多的脂肪還可積聚包裹心臟,妨礙心臟的收縮,減少心臟收縮所搏出的血量。故稍加活動便會感到氧氣供應不足,出現胸悶氣短。另外,腹壁脂肪的增多,會使腹腔內壓力增高,使重要的呼吸肌———膈肌下降受阻,肺活量減少,影響心肺功能,也會造成胸悶氣短。
心理性因素由郁悶、憂傷、意欲不遂等不愉快的情緒引起的胸悶氣短是最多見的。原因是女性待人處事比較謹慎、小心,心理脆弱,胸懷也比較狹隘,極易出現情緒波動。一旦戀愛、婚姻不如意,就感到壓抑,憋悶不易抒發,因此感胸悶氣短。
病理性因素除了與男性共有的肺部疾病引起胸悶氣短外,女性多見的疾病還有心肌炎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在各種心肌炎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為常見。若平時缺乏鍛煉,在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并發病毒性心肌炎,尤以20~30歲者多見,約占80%左右,胸悶氣短是該病的主要癥狀。
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常發生于青春期。一些年輕女性經常胸悶氣短,就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還有的表現為功能性低熱和青春期心動過速。
胸悶氣短的女青年,若經B超、x線、心電圖等輔助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則不必治療。平日注意保持心情舒暢,積極鍛煉身體,遇到不順心之事或情志不遂時,應學會自我調控情緒,平衡心理,加強自我修養,多寬容和體諒別人。身體肥胖的女性更應加強體育鍛煉,如跳舞、游泳等,讓身體苗條起來,就不會有胸悶氣短。若患有病毒性心肌炎或植物功能紊亂,應請醫生施治,治愈后胸悶氣短便自然消失。前述的那位姑娘,經調整情緒、改變生活方式后,胸悶氣短癥狀也就消除了。
編輯/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