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伴隨女性約三十年以上,月經異常輕則導致生理失調,重則引起婦科疾患。然而,大多數女性常常對月經情況一知半解。什么是女性生理成熟三部曲?女性生理成熟包括3個階段:
初經階段從十三四歲開始,通常因受初期激素分泌不規則的影響,排卵也呈現不規律狀態,因此導致月經期的紊亂。這個時期的月經常是停停來來,一直到十七八歲之后才逐漸穩定。
成熟階段月經周期趨于穩定,顯示女性生理機制能逐漸步入成熟,身體處于隨時準備受孕的狀態。
停經階段女性在三十五歲以后,整個生理機能由高峰緩慢下降,緊接著便要面對停經的種種變化。過去約在四十至五十歲停經,現在則多延至五十歲之后,月經情況如初經期般不規則。
何謂正常的月經周期?
一般來說,正常的月經周期是28天,如果周期短于20天或者超過34天就要多加注意了,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月經的形成是因為每個月受腦垂體分泌的性激素的影響,會有一個成熟的卵泡破裂而排出成熟的卵子,這就是排卵。這時子宮內膜增厚,變得較柔軟,使精子易于著床,兩周后如果卵子未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子宮內膜開始剝落,再經酵素的作用而溶解成為血液排出體外,這就是月經。當月經結束8天后,以上生理變化又重新開始,月復一月。
怎樣知道月經是否正常?
健康女性在月經開始后第二至第三天出血量最多,以后便慢慢減少。月經來臨所
持續的天數因人而異,一般以3-7天為正常。周期太短或太長都是一種警告訊
號,出血量則會因個人體質差異而稍有不同。但不管你屬于哪個年齡層,以下提
供的幾項指標可幫你測試自己的月經有無問題:
1.色澤:一般呈暗紅色,如果流量很多,也可能呈現鮮紅色。
2.濃度:月經是由經血與子宮內膜脫落細胞、頸管粘液混合而成,所以有時它會變成血凝塊,并非一定都是液狀經血。
3.氣味:通常沒有味道,但因其中含有子宮內膜組織,故有時會略帶腥味。
4.流量:每月流量會因飲食、睡眠、情緒及當時的身體狀態而不同。正常的經血流量以平均5天的周期而言約20~80毫升,如超過第七天流量依然未減,或兩小時內出血量多到需要3個衛生棉,那就要看醫生了。衛生棉的使用最好3~4小時更換,千萬不能認為量少就持續使用,這不合乎生理衛生,容易引起陰部感染。
什么是經前癥候群?有何對策?
經前期癥候群是指月經來潮前數日前出現的情緒憂慮,焦燥不安,易怒等;
因月經前腹部充血,腰部會有明顯的酸痛,還容易引起便秘、腹瀉、乳房腫脹,肌肉和關節酸痛,粉刺,全身無力倦怠感等,而食欲較佳,生育期的婦女約50%都有這種困擾。
痛經也是最常見的癥狀,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及繼發性痛經。大部分痛經為原發性,以未婚婦女居多,其特點是月經來臨前就有癥狀,慢慢加重一直到經血出現,若經血量正常,其疼痛會逐漸減緩至消失。繼發性痛經常在排卵成熟后出現,多見于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肌瘤,以及骨盆腔腹膜炎所引發的子宮內組織纖維化或粘連。一般在月經期間有劇烈的疼痛,直到月經完全結束才解除。
對于經前癥候群,緩解精神壓力是治療的根本。有人做過研究,發現女性在承受高度精神壓力時,會產生一種新的排卵波動,使月經提早或延遲,因此,在此期間應注意,如果你每天能花上20分鐘自我放松一下,便可化解部分因生活或工作壓力所造成的內分泌失調,像參加有氧運動,做做瑜珈或是讓自己靜下來獨處片刻,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對于繼發性痛經,及早檢查及時治療,拖得越久病情會越嚴重。
還有,懷孕與生產對調節月經周期及緩解痛經都有正面的幫助,尤其是對輕度子宮內膜異位和子宮頸狹窄所引起的痛經。因為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身體暫時停止不間斷的排卵循環而稍作休息;另外,懷孕會促使子宮內膜異位的狀況得以改善,生產會使子宮頸得以擴張,痛經便會緩解或消除。
停經前的自我保健?
在女性進入中年的40~50歲階段,雌激素的分泌減低,月經周期變得不規則,逐漸步入停經期,正常的停經年齡在50~52歲,在這從前由于排卵數量的減少與不規則,會影響月經周期,出現停經前癥候群,比如明顯的月經周期與經期時間長短的改變,短則二十天,長則幾個月來一次月經,行經時間可短至兩天,流量也比以前少,這些癥狀會一直持續到停經。
如果留意一下你的母親或女性長輩在五十歲左右的特征,不難發現停經前所出現的不適,比如因自主神經血管不穩定而產生的忽冷忽熱現象,以及頭痛、頭昏、情緒不穩、皮膚干燥、陰道分泌物減少、生殖器開始萎縮等。對于嚴重的冷熱不定和頭昏,可以補充雌激素調節,但會讓月經再次來潮。如果陰道過于干燥,可遵醫囑長期局部用藥。
保持更年期及停經期的情緒穩定,有一個良方可依循,那就是規律地生活,性生活尤其值得鼓勵,能穩定夫妻感情并增加停經期的自信,如能雙方同時補充激素會更佳。這段時期內雖然排卵數量減低卻仍有受孕可能,不可吊以輕心,直到停經最后一年才完全不會受孕。在一個家庭中的母女可能同時處在月經周期的各個階段,不妨多交流溝通,以增加彼此間的信心。
編輯/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