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具有方向性強、亮度高、單色性好、相干性好的特征,這是激光技術的基礎。激光作用于生物組織后,可引起熱作用、光壓作用、電磁場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這是激光治療疾病的理論根據。激光技術自九十年代開始,廣泛使用于醫學美容界,特別是在治療色素痣、太田母斑、文身、刺青、雀斑、咖啡斑、除皺和洗眉、眼、唇線等方面,效果顯著優于其他傳統美容手術。隨著激光技術的不斷提高,激光醫療向多病種發展,諸如激光治療打鼾等。下面就幾種疾病的治療做以簡單介紹。
1色素痣生長在面部或身體暴露部位的色素痣,從美容和防止其惡變等方面考慮,應予激光去除,目前通常采用CO2激光汽化的方法。激光汽化應以色素完全去除為度,一般汽化至真皮淺層,特殊情況需汽化至真皮中層,若超過此深度,創面愈合后會留下疤痕。
激光治療色素痣可能會出現:①色素殘留這主要是痣細胞殘留所致,操作不熟練,激光光斑不合適均可引起,一般經第二次激光治療即可除去;②疤痕由激光汽化過深引起,一般三個月后未見改善者,可考慮用激光方法進行整復;③創面感染可用抗感染類軟膏外涂。但須注意疤痕體質患者不宜用激光汽化去除色素痣。
2血管瘤血管瘤臨床上可分為鮮紅斑痣、單純性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血管角皮瘤、老年性血管瘤、血管球瘤、其它類型血管瘤等。血管瘤的激光治療常采用Ar+激光、CO2激光和Nd:YAG激光,Ar+激光易為血紅蛋白吸收,可以選擇性地破壞色素性皮膚損害,故能在真皮內產生熱固效應,使真皮淺面約1mm深度范圍內擴張的毛細血管閉塞,而為一彌漫性的膠原性沉積物所取代;Nd:YAG激光機理與Ar+激光相似,但Nd:YAG激光在組織表面產生的熱效應較小,而在組織深部引起的升溫較大,故Ar+激光常應用于淺表血管瘤,而Nd:YAG激光應用于深部血管瘤;CO2激光是氣體激光器中連續輸出功率最高的激光之一,CO2激光器的輸出功率可以在幾十瓦到數千瓦,它的熱效應好、血管封閉好、止血效果顯著,廣泛應用于治療各類血管瘤。
3外源性皮膚色素性疾病外源性皮膚色素性疾病,指患者主動或被動對某一部位進行有顏色文刺、加工但效果不滿意而欲復原者,常見于面部及四肢易暴露部位。包括刺青、洗眉、洗眼線、洗唇線、洗文身等,傳統方法采用燒灼、腐蝕、皮膚磨削或手術切除,常留有疤痕,采用激光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因色素性疾病的顏色不同,往往應采取特異的治療方案,如用532mm波長治療紅色病區,用1064mm波長治療黑色病區等。
操作過程:先麻醉,小面積如洗眉基本不用麻醉,洗眼線用2.5%利多卡因2ml局麻,面積較大的刺青,術前30分鐘可口服撒利痛片2片,并用自制冰袋外敷;患者術前應清洗面部化妝物及油脂;雙方均須戴激光防護眼鏡;激光機預熱20鐘后打開啟動開關,根據不同色素性疾病調節特定波長,根據深淺設定能量、頻率及光斑直徑;激光手柄應垂直于治療部位,手柄頭距治療部位約1.5mm,一般以不出血時的最小劑量為最佳劑量,洗眉、洗眼線時可用針頭將眉、睫毛拔開,以免全部變白。
治療后處理及護理要點:術畢外涂抗菌素軟膏,囑保持創面干燥、清潔,小面積不必包扎,創面較大或不易暴露部位可適當包扎,3個月內避免紫外線照射,可同時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一般2-3天結痂,7-10天痂皮自行脫落。
并發癥:激光治療外源性色素性疾病和其它治療方法一樣,操作不當也會發生一些并發癥,常見的有:①色素沉著在術后3周左右可能出現棕紅、咖啡色色素沉著,可使用疤痕平軟膏或防曬霜,一般3個月左右色素沉著會消退;②淺表性疤痕與激光手術中能量流量大小有關,特別是皮膚較薄的部位或兒童易出現,要求手術醫生要技術熟練、經驗豐富,從小劑量開始。另外術前需詳細詢問有無疤痕體質病史;③眉毛、睫毛發白或脫落洗眉、洗眼線時,會同時出現所洗部位的眉、睫毛發白,一般2-3周會恢復,如果能量過大或重復率高,則會造成眉毛、睫毛部分脫落,因此要求醫生要嚴格遵守能量從小到大的原則;④發熱、光過敏部分患者手術后有低熱、惡心等癥狀,可根據情況指導患者服用抗生素、抗過敏等藥物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