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循真
我國乙型肝炎病人相當多,目前在治療上還沒有好的辦法,主要靠平時的自我調養。究竟怎樣調養呢?我以一個患者兼醫生的身份談些體會,或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是1976年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當時年輕也沒把它當回事。1980年冬至,我帶全家外出郊游。傍晚迎著大風,蹬著自行車(車后還帶著人)在泥濘的路上艱難地行了10多里,回家后自覺很累。第二天發燒,以為是感冒,輸液后仍不退熱。忽然發現小便呈醬油色,鞏膜黃染,立即去醫院治療。入院檢查,谷丙酶和黃疽指數均很高。主治醫師每天來叩診腹部,我暗想可能病情不輕,所好的是腹水并未出現。三個月后出院時的診斷是慢性活動性肝炎。其后三年中住院、轉院三次,干擾素、免疫核糖核酸均用過。肝功能時好時差,陽性指標持續存在。有時雖然全休在家不做事,卻仍然感冒不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自己是醫生,當然知道預后險惡,思想負擔很重,意志極為消沉。1987年春從部隊到地方工作后,主要精力集中在適應新的崗位上,沒有多少時間去想病。那時經常下基層檢查工作,每天乘車加步行,雖然腿肚子酸乏吃力,但仍堅持了下來。一年后自覺身體開始好轉。近幾年來,僅剩表面抗原陽性,肝功能正常。如今很少感冒,打兩小時乒乓球也不覺累。
回顧自己二十多年的肝病史,確有許多值得記取的教訓。如果真要說有什么調養經驗的話,也是從教訓中吸取得來的。
一是思想開朗。不要認為得了乙肝一切都完了,它還不是什么絕癥,大有痊愈的希望。反過來想,怕又有何用?與其憂心忡忡,不如配合醫生好好治療。不要整天胡思亂想,情緒上要穩定,精神上要樂觀。意志消沉只會抑制免疫功能的發揮,以至病毒難以清除,病情難以控制。
二是精心治療。要與醫生交朋友,及時把自己的病情和想法告訴醫生。不要自作主張地服用許多進口藥、新藥。這樣花了錢不算,還加重了肝臟負擔。用藥宜少宜精。平時患其他疾病時,也要主動把肝病史告訴醫生,盡量不用藥或少用藥,對肝臟有害的藥堅決不用。說實話,目前還沒有治療乙肝的特效藥,許多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戰勝疾病主要是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
三是戒酒慎性。凡含酒精的飲料(包括啤酒、葡萄酒)都要做到點滴不沾。有些人經不住誘惑或拉不開面子,每逢別人進酒時總要開戒,這樣就會使肝臟雪上加霜。肝功能沒有恢復時,要節制性生活,可用性愛撫等其他性愛方式替代。即便臨床初愈者,也要限制性生活的頻次和力度。
四是注意飲食。控制脂肪和糖的攝入。不要吃霉變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質與提高機體免疫力的食物,如魚、蛋、牛奶、豆制品、紅棗、香菇、蜂皇漿、蜂蜜、芝麻和新鮮果蔬。
五是適量活動。患病期間千萬不要參加諸如跑步等大運動量的鍛煉,應到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散步,打打簡式的太極拳,有空時練練書法、繪畫,釣釣魚,以豐富生活情趣。
六是經常檢查。有些患者自欺欺人,說是不查倒好,怕檢出來后反而加重負擔。若真是不查,等病情嚴重時后悔就來不及了。乙肝病人最好三個月做一次甲胎蛋白和B超檢查,半年復查一次肝功能。應當堅信,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可以大大延長每一位患者的壽命。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