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市委計算機信息服務中心的網絡工程師由立波以“心飛雨”為網名,與在哈爾濱市一家電信公司工作網名為“緣緣”的李現,在因特網上相識、相愛、結為伉儷,并且,還在互聯網絡上“安”了一個家。
網上愛神走下來。
美麗的哈爾濱,最初的玫瑰在空巷中凄然調落
在網絡上一族中,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田立波稱得上是一位先驅人物。
1989年,當電腦還不為一般人所熟知的時候,田立波就已經和電腦如膠似漆了。直到今天,他仍舊十分感謝自己在北京、青島等地打工賣電腦、賣軟件的那段生活。那段生活,不但使他沖出了自己的老家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開闊了眼界,也使他認識了電腦和網絡。
1990年,黑龍江省信息港成立。田立波被邀參與了信息港的組建工作。他勤奮好學的工作精神和對網絡知識的博學,使專家們對他贊嘆不已。
90年代初,上網人員不像今天這樣混雜。在清一色由專家組成的網迷隊伍中,田立波很快就聲名赫赫。他的網名“心飛雨”,在網絡上,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一次偶然的機會,田立波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女孩,那個女孩遠在千里之外的冰城——美麗的哈爾濱。她的名字叫“白雪仙子”。
那一天,聊天室里雖然人滿為患,但是,田立波卻感到一陣又一陣莫名的孤獨和寂寞。聊天室里既沒有他特別熟悉的網友,又沒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話題。就在些時,他仍然發現,有一個叫“白雪仙子”的網友,走進聊天室很久了,也和他一樣,既不和別人搭話,也不理睬幾個明顯有取悅之意的男性網友頻頻發出的信息。
“你好,我叫‘心飛雨。’”田立波在觀察了很久之后,發出了那一天他進入聊天室之后的第一條信息。片刻,對方做出了回應:“你好,我們聊聊吧。”“心飛雨”沒有想到,高高的“白雪仙子”會如此迅速地做出反應。他感到非常的意外。
有了第一次的邂逅,“心飛雨”和“白雪仙子”在網上很快便成了無話不談的密友。漸漸地,他們使用“悄悄話”談天的時候越來越多起來。那一段時間里,網友們驚奇地發現,每次網絡公告告知“心飛雨”、“白雪仙子”到來之后,在大廳之中,就再也看不到他們的影子。在“悄悄話”中,他們彼此在互相傾訴著那些只能悄悄說的內容。
在相互的介紹中,“心飛雨”知道了“白雪仙子”在哈爾濱市一家電信公司工作,有著廣泛的愛好和活潑的性格。從字里行間,“心飛雨”看得出來,她既有大家閨秀的典雅,又有小家碧玉的纖柔,應該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女孩子了。
愛情帶來的幸福和快樂,是掩也掩不住的。和“心飛雨”一樣,每次上網歸來,“白雪仙子”都要情不自禁的將她和“心飛雨”聊天的精彩內容告訴給她的朋友李現。每一次李現聽了之后,往往都會微微一笑。在她的微笑中,既有對好友的祝福和羨慕,也有對那位她也曾在網上謀過面的網友——“心飛雨”的仰慕與敬意。
李現和“心飛雨”也曾在網上聊過天。她的網名叫“緣緣”,取一切皆為緣分之意。雖然只聊過那么兩三次,但“心飛雨”的機智、幽默和博學,給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經過幾個月的網上熱戀,“心飛雨”和“白雪仙子”都已經無法忍受只能交談而不參相見的煎熬。在聊天室里,兩個終于幾乎同時向對方發出了這樣的一條信息:“我們能見面嗎?”
1998年7月,哈爾濱市一家網友協會組織了省內的部分網迷,準備開展一次大型的聯誼活動,地點就設在哈爾濱。“心飛雨”得到這個消息之后,興奮得夜不能寐,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開往哈爾濱的列車。
在相約的地點,“心飛雨”終于見到他夢中無數次出現的情人——“白雪仙子”。
在寂寥無人的小街,虛擬的世界不能代替現實的時空,“心飛雨”向“白雪仙子”說起了現實中的自己。說著說著,“心飛雨”像變魔術似的掏出了一支鮮紅的玫瑰花,滿懷深情地送到“白雪仙子”的面前。
白雪仙子”默不作聲。她十分清醒地意識到,她與“心飛雨”的生活、觀念、性格,有著太大的差別。網絡,使一切都失真了。這其中,沒有誰好誰錯,沒有誰好誰壞,有的,只是陰差陽錯。經過片刻的徘徊,她終于轉身離去。
李現一直站在一旁的角落里,等待著約會中的同伴。當她的朋友轉身離去時,她依然遠遠地站在那里,看著“心飛雨”茫然無助的凄迷。
奇怪的是,她感到自己也在流淚。
在那一刻,不知怎么了,她對自己說:你一定要認識“心飛雨”。
網上《重新開始》,在相約的日子里,兩顆激動的心緊緊相偎相依
滿懷著憧憬和希望而來,又帶著極度的痛苦和失落而去。網友聯誼活動還沒有結束,田立波就一個人返回了佳木斯。
初戀就這樣匆匆忙忙地結束了,甚至還來不及投入和回味。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從前,田立波仍然在佳木斯市市委計算機信息服務中心工作,依舊還從事自己喜愛的網絡工程管理職業。但是,他的話卻比以往明顯少了。
日子對田立波如此,但是,對于另外一個人來說,卻是截然不同。
這個人就是李現。
自從田立波離開哈爾濱之后,李現就開始通過各種途徑,打聽起了他的消息。李現上網尋找了很多次,可是,就是不見“心飛雨”這個名字。難道,他用別的名字上網了?或者,他認為網絡傷害了他,從此上再上網了?除此之外,李現還曾經數次巧妙地問過她的幾個網友,可是,得到的結果卻都是相同的,他們,對于“心飛雨”最近的情況,也一無所知。
李現想去問一問“白雪仙子”,或許,她能知道一些什么?但是,她一直也沒有敢去。“白雪仙子”也和自己一樣,都是十分敏感脆弱的女孩子。李現害怕無意之中傷害她!
但是,李現并沒有灰心,她一面到自己熟悉的各個聊天室里去做客,一面又關注著那些新開辦的網站。可是,就是不見“心飛雨”的蹤跡。
日子就這樣過去了。1998年8月的一天,李現又打開了電腦,開始上網瀏覽。驀地,在哈爾濱信息港的“BBS”里,有一篇名為《重新開始》的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文中這樣寫道:“經歷了一次失敗的愛情,就像吃了敗仗。能就此倒下嗎?不能!堅決不能!我會像所有的英雄一樣,重新爬起來,重新執劍在手,去迎接新的挑戰,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雖然痛苦,雖然失落,但是,昨天的一切,畢竟都已經過去了,日歷已經翻過了那一頁。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份真愛,在前方不遠的地方等著我。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優美的文筆,真摯的情感,讓李現讀后既受感動,又頗有同感。李現細細一看,不禁 大大吃一驚,文章的署名,恰恰就是她日日尋找的“心飛雨”。
李現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立即點擊,進入了“心飛雨”以前經常光顧的那個聊天室。恰巧,“心飛雨”真的在線。
“‘心飛雨’,我以為你的心就像飛雨一樣,破碎了之后就再也無法縫合了呢。”李現對著“心飛雨”,急急地說了一句。田立波看了這條信息,覺得非常奇怪。發話人的口氣似曾相識,而且,好像對他的事情非常了解。他連忙問道:“你是換了名字的‘白雪仙’嗎?”
“不,我不是。我是緣緣……”李現連忙又敲擊起了鍵盤。
“緣緣”怎么會知道自己剛剛經歷的過去?怎么會知道自己曾經在痛苦中苦苦地掙扎過呢?田立波滿懷好奇,飛快敲擊著鍵盤,與“緣緣”聊了起來。
兩個人聊起了文學和音樂。他們有著太相似的共同愛好。他們從歐洲中世紀但丁的《神曲》,談到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又從中國古代的《詩經》,談到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后來,他們又聊起了肖邦、施特勞斯,聊起了時下的流行音樂。不知不覺的,幾個小時過去了,兩個人都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愜意。
當時,“心飛雨”在“哈爾濱BBS”中主持著兩個十分有名的欄目,都是有關文學和音樂方面的。“心飛雨”經常在那里發表文章。李現知道后,便經常去那里瀏覽。她讀過“心飛雨”的那些文章之后,更為“心飛雨”的才華所折服。她突然感覺到,就像不能沒有文和音樂一樣,她的生活中,已經不能沒有“心飛雨”了。
一道道愛的信息從哈爾濱發出,瞬間便出現在了佳木斯田立波的電腦屏幕上。看著這一字字一行,行脈脈含情而又滾燙的話語,田立波心潮起伏。自從和“緣緣”結識以后,他的心事便又多了起來。
“心飛雨”愛上了“緣緣”。他也曾經不止一次地沖動過,想去見一下這個叫“緣緣”的女孩,但是,理智又使他一次次止住了自己的念頭。網絡,實在是太虛幻了,他,已經經歷了一次這樣的打擊,不能再經歷第二次了。
而愛的進程并沒有因為田立波的退縮而停止。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田立波那顆對網戀已經有些麻木的心,漸漸地被“緣緣”的溫情給喚醒了。終于,一股無法阻擋的激情,從田立波的心頭迸發出來:“‘緣緣’,我愛你,我們,能見個面嗎?”
愛是不能等待的,為了愛,田立波寧愿再一次付出自己真摯的情感
1998年9月23日,田立波再次來到了哈爾濱。為了愛,他甘愿再做一次撲火的飛蛾。下了火車,田立波顧不上疲勞和困乏,便直奔他和“緣緣”相約的文化公園。可是,離文化公園越近,田立波的心也跳得越來越歷害了。他沒法能使自己保持平靜。
往事越理不愿意想起,就越是不可遏制地浮現。驀地,田立波想起了七月哈爾濱的那條空巷,想起了那個美麗的名字。他就要見到“緣緣故”了,“緣緣”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她會不會也像“白雪仙子”一樣,見到了他之后,認為理想中的他和現實中的他差距太遠,調頭便走,使他再一次受傷害呢?
文化公園終于到了。在門口的一棵柳樹下,站著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從她焦慮而興奮的眼神中,田立波能感覺得出來,她是在等一個,一個在她的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不用說,她,一定是“緣緣”。
“緣緣”一眼就認出了眼前這個年輕人,就是“心飛雨”。
他們呼喊著彼此的網名。手拉在了一起,身體擁抱在了一起。此時,喧囂的世界仿佛突然靜了下來,似乎只有他們的心跳的聲音。
田立波沒有想到,他萬萬也沒有想到,他的愛情,真的就這樣降臨了。
9月23日,成了“心飛雨”和“緣緣”回歸現實初涉愛河的甜蜜的日子。迎著初升的朝陽,他們手挽著手,一同在林蔭小路上散步,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對方聽。即便是沉默著,他們也彼此把裝滿了愛與信任的眼神,傾注到對方的身上。
快樂的時光總是如飛而逝。不知不覺的,已經是暮色降臨。可是,田立波和李現之間,仍然有著說不完的話。
“立波,你為什么不送我一枝玫瑰花?”李現望著田立波問。
“為什么非要送一枝玫瑰花?”田立波并不知道,李現看到過的那曾經的一幕。
“如果你送我一枝玫瑰,我是不會拒絕的。因為我……”李現羞紅了臉,說不下去了。
“我當然要送你玫瑰花,而且,還要送一大束。”田立波大聲地喊道,“因為——來,我們一起說,因為——”
“我—愛—你……”
他們的聲音在夜色中久久地回旋著,不肯散去。
夜深了李現該回家了。田立波依依不舍地把李現送到她家樓下。
李現一走,田立波頓時感到,在這靜靜的深夜里,擁擠的城市突然顯得異常空曠起來。一幢幢大樓此時也仿佛是一只只巨大的鳥籠,把自己深深愛著的人囚在了里面,卻把這無盡的思念拋在了外面,讓他一個人獨自忍受。
田立波在李現家的樓下徘徊著,久久不愿意離去。他多么希望,每時每刻,他都能和他所愛的人在一起啊。
田立波和李現不得不分開了。李現在哈爾濱,田立波又回到了佳木斯。兩個繼續通過網絡傳情。兩年的時光過去。終于,田立波和李現都覺得,他們的愛情,已經瓜熟蒂落,他們應該走到一起,生活到一起了。
網上安個家,無論何時何地,真心伴侶都擁有最幸福的生活和愛情
田立波和李現的婚禮隆重而又簡樸。他們的婚禮,同樣也是在網上舉行的。他們別具一格的婚禮,在網上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世界各地的網友們紛紛發來了電子郵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祝福。
廣東的“獨行俠”發來了一份電子郵件:“廣東七山二水一分田,所以我只能在山水之間流浪,一個人獨來獨往,獨步人生。我盼望著,什么時候我也能夠飛到魂牽夢繞的北國名城哈爾濱,到你們收獲愛情的土地上,去結一段美麗的姻緣。我衷心地祝福你們和所有的網友,幸福快樂,愛情甜蜜!”
上海的“國際情圣”郵來一張賀卡:“一場游戲一場夢,開放的國際都市給了我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胸懷,卻沒有給我一場純真美好的愛情。但是,我還是像從前那樣,真心地向往著有一天能夠有一份真愛與我不期而遇。守住你們純潔的愛情,守住你們堅固的婚姻,給我們以希望和寄托吧。”
除了上千個電子郵件、電話外,還有黑龍江和吉林兩省的40多個網友,在哈爾濱市網友們經常聚會的一家名為“雕刻時光”的小酒吧里,為他們兩個人舉行了隆重的婚禮。他們送來了鮮花,買來了美酒,奏起了婚禮進行曲。
虛擬的空間隆重而又熱烈,現實的生活卻是樸素而又簡單。田立波和李現兩個人在哈爾濱租了一處小屋。屋內除了生活必備的床、廚具之外,幾乎什么都沒有。每天早晨,田立波早早地為李現準備好了熱氣騰騰的早餐,李現下班回來,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田立波在家門前迎接她的身影。
蜜月過后,在家閑得有些寂寞和苦悶的田立波,向李現說出了自己的打算:“李現,我想,我應該回佳木斯去。在找到別的工作之前,我不應該放棄我的工作。”李現聽了,并沒有感到意外,但是,她還是好半天也沒有說話。這是他們的家呀,盡管苦點、累點、難點,但是,每天下班回來,只要一看到了丈夫,一看到這個家,這一切,就都會煙消云散。
可是,一個男人,又怎么可以沒有自己的事業呢?李現含著淚,默默地點了點頭。
那一夜他們相擁無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他們相約相伴的日子里,這一句古詞,不知被他們背誦了多少遍。但是,真的到了分別的時候,田立波和李現還是感到了心中那份難以割舍的深情。李現情不自禁地低聲吟哦起了那首著名的《雨霖玲》:“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田立波回到佳木斯后,立即投入到了原來的工作中。他和李現還是經常通過網絡進行溝通。在信息臺工作的李現,為了能使田立波在“聊天”的時候既能說話,又能看見自己,請人在自己的電腦前,安裝了一臺攝像鏡頭。這樣,田立波通過電腦,就能看見李現了。思念雖苦,但苦中也有甜啊。
相思之苦,使田立波和李現度日如年。三個月后,田立波和李現同時決定,在哈爾濱為田立波找一份工作,從此永不分開。
回到哈爾濱后,田立波一邊到人才市場去求職,一邊通過各種關系和渠道打聽用人信息。李現白天要去信息臺上班,晚上回來,就和田立波一起想辦法,找門路。
2000年10月的一天,李現下班回來,看到田立波正坐在電腦前,李現走近一看,不禁滿心歡喜。田立波制作的一套兩室一廳的三維立體圖畫已經完成了。田立波見李現回來了,一把拉住她,說道:“李現,我們的家,太寒酸了,我真對不起你。不如,我們到網上去安一個家,再領養一個孩子,怎么樣?”
“網上安個家?好啊好啊!”李現為田立波的奇想,興奮得不禁跳了起來。
互聯網給了他們相識相愛的機會,也給了他們相扶相攙的生活。田立波和李現,這對曾名滿網絡的“心飛雨”和“緣緣”伉儷,像籌劃他們的婚禮一樣,開始在網絡上“安”一個溫馨之家。
田立波的一個網友自己擁有一家網站。他打電話過去,準備在他那里申請一塊空間。那位網友聽后,對他的想法立即同意了。“房號”就這樣批了下來。田立波和李現又共同對田立波設計的那一套兩室一廳做了一些修改。這樣,他們就又有了一處嶄新的“家”了。他們為這個家起了一個十分好聽的名字:LOVE FAMAILY。
“LOVE FAMAILY”溫馨而又浪漫,熱烈而又奔放,客廳里,擺放著高雅的靠椅和茶幾,墻上,懸掛著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書房里,古香古色的書櫥中,擺滿了他們喜歡的世界文學名著;走進臥室,他們結婚時用過的那雙人床已經“擺”了進去;屋頂上,一盞造型極其奇特的吊燈,極富抒情意味,細心的“心飛雨”,還為愛妻買來了她最喜歡的玩具熊。小玩具自然是給他們的“孩子”的。田立波和李現,為他們的可愛的寶列寧主義起好了一個名字:“田李小網”——田立波和李現網絡上的孩子。
通向廚房的房門上,張貼著“家庭守則”:晚上回家不得超過九點鐘;不得喝酒、吸煙;共同照顧孩子……廚房里的餐桌上,擺放著香甜的飯菜,更有一瓶陳年老酒。即便是主人不在家,只要你去做客,一樣會受到熱情的歡迎:朋友,喝一杯吧!
田立波和李現兩個人的網上之家成立后,有近3000人到他們的家中去做過客,他們留下的,是真心的祝福,帶走的,是無限的快樂!直到現在,已經結婚五個多月的“心飛雨”田立波和“緣緣”李現,仍然還能收到國內外網友發來的電子祝賀郵件。田立波也一直在哈爾濱尋找著屬于他的那一片天空。
他們的明天,必將因此而更加美麗動人。 M
(責編 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