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民

培育不輕易放棄的心理
一郎君在學校的運動會上跑步得了最后一名,母親知道孩子已經盡了全力。
在回家的路上,一郎君神情沮喪地向母親說:“媽媽,我今天得了倒數第一。”母親走到孩子的面前,蹲下身來,將雙手放在兒子的肩上,慢慢地說:“今天的跑步,媽媽已經看見一郎在拼命地跑了。媽媽不會因為一郎落到了最后就不高興的。即使是跑最后一名,只要是認真地跑了,就是最好的!”
一郎君的臉色漸漸地恢復了平靜,他向自己和母親發誓道:“明年,我一定要跑第一名!”
當孩子為失敗而感到灰心時,家長應該理解孩子,并用溫馨的態度表示出自己的理解。
培養挑戰精神
如今孩子們的游戲,地區差別已經不太明顯。孩子缺乏游戲的體驗,不僅會影響孩子與自然的融合,還會涉及到孩子的生活體驗和與人的融洽。
在信息化社會中,孩子知道許多間接性的知識,但是由于缺少生活體驗,越來越多的孩子認定“即使自己從未做過的事也完全能夠勝任”。遺憾的是,打破那種自信的機會越來越少,孩子們開始過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每天在間接性的體驗中生活,在這樣的狀況中一旦陷入困境,很多人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即使失敗也會無數次地奮起的挑戰精神。
即使現在,人們也還要戰勝許多困難和辛勞,由此培養生活的力量。我們常常會為那些藐視困難、一步一個腳印走去的人大受感動。孩子看著父母奮發的身影長大,因此從小就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是非常重要的,無論發生什么事,都要充滿著生活的希望,因為希望是開拓未來的原動力。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動輒發怒,當有人對他講話嚴厲,或他自己的想法碰壁時,馬上就激動起來。這是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而造成的后果。
孩子從小的時候起,通過受到訓斥,能學會克制自己的不快心情,抑制自己的激動情緒。孩子如果很少受到嚴厲訓斥,完全生活在沒有約束的環境里,就不可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
古人云說,“嚴父慈母”,家長的嚴厲教育,孩子會受益非淺。
培養孩子善于聽別人說話
常常可以聽到家長訴說這樣的苦惱:“我們家的孩子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怎么辦才好呢?”其實這個問題在家庭中就應該暴露出來,說明家長在講話時,絲毫沒有表現出講話的魅力來。
在家庭里,這不僅僅是聽的問題,和講話者講話的內容與技巧都有關系。要使孩子提高聽的注意力,家長就更應該考慮在如何使孩子愛聽的方法上下功夫,使講話的內容吸引孩子。母親要常常叮囑孩子,“惠子,今天老師說什么了?講一些給媽媽聽”等等。即使孩子講話的聲音很小,家長也要表現出一種熱情,注意聆聽。重要的是,家長首先要當一位好的聽眾。
培養孩子勤于思考
孩子本來好奇心就很強,什么都想試試,遇見陌生的東西,馬上就會停下腳步仔細看看:“呀,是什么呀!”想摸摸,想試試。這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一邊阻攔著一邊解說,或認為孩子在淘氣,訓斥道:“不要亂動!”其實這不利于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
要培養孩子勤于思考,家長應留出一些時間上的“空隙”,讓孩子去感悟。如果孩子發現了什么,就應該饒有興趣地一起觀察。而且,孩子一旦問出什么問題,就要作出適合孩子發育階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如果是已經上學的孩子,就可以說:“你怎么認為的?”首先引出孩子的思考,或者說:“媽媽認為……不過再多我就不懂了,你查詞典看看。”鼓勵孩子自己查閱。如果孩子說:“媽媽,剛才的事,詞典里寫著……”家長對孩子的努力就應當進行鼓勵:“看清楚了嗎?了解得再詳細些?!?/p>
在父母親如此的鼓勵之中,孩子自然就會朝著“勤于思考”的方向發展了。
讓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貴
平時母親總是愛嘮嘮叨叨地吩咐高志君一會兒做這一會兒做那。
一天,高志君患了感冒。母親為了使高志君的高燒降下來,在他的額頭上捂毛巾、冰袋,換了有幾十次,晚上也睡在高志君的身邊,擔憂地觀察著,徹夜未眠,不住地鼓勵著:“高志君,生命只有一次,有媽媽看著,高志君也應該堅持下去?!?/p>
高志君因高燒正難受著,見母親如此擔心自己的身體,眼睛不由熱起來。
教會孩子主動向人打招呼
小朋友挽著手臂一起去上學時,路遇熟人主動地招呼著,“您早!”“您好!”孩子們這些極自然的舉動使一天的開始變得明亮起來。即使成人,和心存芥蒂的人見面時,若能主動而開朗地打招呼,心中的塊壘就會釋去。就因為打招呼,人們的社會生活就會變得通暢起來。
要想讓孩子學會主動而開朗地打招呼,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會主動地招呼。父母無論怎么苦口婆心地勸孩子說:“打招呼呀!”自己卻不打招呼,孩子是怎么也不會愿意開口打招呼的。.俗話說,看見孩子就能了解孩子的父母。因為孩子對父母的言行非常敏感,所以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在親子之間,朋友之間,鄰居之間,通過打招呼,可以漸漸地擴大人們之間心靈上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