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生
1940年5月10日,是一個值得英國人記住的日子。就在這一天,倫敦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迎來了它的新主人——以頑強和好斗著稱的溫斯頓·丘吉爾。但不幸的是,在唐寧街10號迎來了他的新主人的同時,整個歐洲大陸迎來的卻是可怕的戰爭。因為就在這一天,強大的德國軍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動了閃電般的猛攻,西歐之戰爆發了!
避實擊虛——一份令人拍案叫絕的計劃
德國軍隊的“閃擊戰”在波蘭牛刀小試,讓貪婪成性的希特勒欣喜不已。法國和英國的軟弱,使希特勒意識到打敗德意志的宿敵——法國和英國的機會來到了。在他的授意下,德軍總參謀部馬上開始著手制定入侵西歐的軍事計劃。很快,一向以足智多謀和勤于思考而著稱的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少將,就在作戰地圖上和自己的心中勾勒出了一舉擊敗法國的軍事計劃。
這一計劃就是后來被英國的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懷著敬佩的心情為之命名的《曼施坦因計劃》。
從1920年開始,居安思危的法國人就意識到了德國人東山再起的危險,為此他們耗費巨資,歷時15年在法德邊境修筑了一條堅固無比的防線——馬奇諾防線。正像法國人所期望的那樣,德國人在這條令人生畏的防線面前打消了在這里冒險的念頭。在這條防線以北,是山高路險、道路崎嶇的阿登山區,再向北則是英法盟軍重兵云集的戰略要地——比利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大的德軍右翼就是掠過比利時,直趨巴黎城下。
在曼施坦因看來,從正面突破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近乎于天方夜譚,若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再從比利時來一次施利芬式的右翼突襲則正中法國人的下懷。因此,阿登山區成了德軍的唯一選擇。如果德軍集中裝甲部隊從阿登山區斜刺殺出,一直攻至英吉利海峽,就會一舉分割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所有盟軍。這樣不僅可以殲滅索姆河以北的敵重兵集團,還可以撕裂盟軍的整個戰略體系,為日后消滅整個法國境內的敵軍創造極其有利的條件。
在向富有經驗的裝甲兵指揮官古德里安請教了有關坦克突出阿登山區的可能性之后,一個大膽、新奇而又充滿著睿智與謀略的軍事計劃,在曼施坦因的頭腦中逐漸成型了。
《曼施坦因計劃》認為:根據法國馬其諾防線和其軍隊的戰略部署:德國的進攻應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A集團軍群為主力,以裝甲部隊為核心,越過阿登山區,強渡繆斯河,爾后迅速向索姆河口推進,直抵英吉利海峽,切斷佛蘭德地區的英法比荷軍隊與法國其余部分的聯系,再與B集團軍群合力將其圍殲。第二階段,A、B兩個集團軍群在索姆河一線展開,向巴黎方向推進,直趨法國腹地,爾后迂回至馬其諾防線后側,與正面牽制的C集團軍群協同殲滅駐守馬其諾防線的法軍,進而擊破法軍主力,迫使法國投降。
很顯然,這是一個嚴密而富有想像力的軍事計劃。這一計劃的誕生和被付諸于戰爭實踐,意味著法國和英、比、荷等盟國的厄運來到了。
勢如破竹——一次近乎完美的中央突破
阿登山區北起比利時東部的戰略重鎮列日附近,南至法軍馬奇諾防線最北端的隆吉永,再向南延伸即為號稱法國東部天然屏障的孚日山脈。阿登山區山高路險,森林密布,道路狹窄,冬季多雪,經常因積雪而交通中斷,其他季節交通也極為不暢,大部隊的機動和展開則更為困難。
正是由于充分考慮到了阿登山區險惡的地理環境,所以法軍在這一地區僅僅布置了2個戰斗力不強的集團軍,而把絕大部分精銳部署在了阿登山區東南側的馬奇諾防線和西北側的比利時及法國南部一帶。這一戰略部署的直接后果是:《曼施坦因計劃》的主攻方向正好是避實擊虛,將在法國人所意料不到的地方進行一次孤注一擲式的中央突破。
1940年5月10日清晨,擔負中央突破任務的德軍第15裝甲軍和A集團軍群的克萊斯特裝甲集群,一馬當先越過德法邊界,進入了比利時和盧森堡。開戰前兩天,德國人的運氣出奇的好,除了崎嶇的山路給他們帶來了一點意料中的麻煩之外,他們連一個法國人的影子都沒看到。直到開戰后的第3天即5月12日,擔任德軍先鋒的第七裝甲師才和兩個法國騎兵師不期而遇。足智多謀的德軍裝七師師長隆美爾很快就找到了對付法國騎兵的辦法:只要發現騎兵,就用機槍和20毫米坦克炮一陣猛打。遭到猛烈攻擊的法國騎兵要么橫尸山野,要么逃之夭夭,根本無法阻止德軍鐵甲洪流的前進。當天下午,隆美爾率他的裝七師殺到了繆斯河畔,并于次日凌晨強渡成功,在河對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
隆美爾的裝七師如出山惡虎,一路沖殺,所向披靡,直打得法國軍隊聞風喪膽,落荒而逃,裝七師也就有了一個“魔鬼之師”的綽號。相對于隆美爾的赫赫戰功,德國的另一名裝甲兵將領古德里安的戰績也絲毫不遜色,開戰后的第3天下午,他便率自己的第19裝甲軍一路斬關奪隘,直逼法國北部重鎮色當。
色當是法軍整個防線的樞紐和核心,也是德軍實現曼施坦因計劃的一個關結點。隨著德軍幾個精銳裝甲師的兵臨城下,色當城成為了兩軍交戰的焦點。
毫無疑問,法國人對色當城的重要程度也有足夠的認識,為此他們把戰斗力甚強的第55師放在了色當,并為之配置了大量的炮兵。但由于第55師師長拉方坦將軍一直迷戀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塹壕式作戰,對德軍以裝甲兵為主要突擊力量的“閃擊戰”知之甚少,因此他的防線幾乎在頃刻之間就被德軍的3個裝甲師沖垮了。
色當城的易手,標志著法軍整個防線被德軍一分為二,徹底割裂開了。完成了中央突破的A集團軍群一個漂亮的右旋,兵鋒直趨英吉利海峽。此舉意味著,株守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幾十萬盟軍官兵已處在德軍的兩面夾擊之下。
兵敗如山倒——一次令人扼腕三思的慘敗
如狼似虎的德國裝甲兵部隊沖破法軍的色當防線之后,不到10天就沖到了英吉利海峽。這一致命的“左勾拳”直把索姆河以北的45萬英法聯軍逼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若不是生死關頭德軍奉希特勒之命停止了進攻,若不是英國人動用了包括小舢板在內的幾乎所有船只日夜搶運,很難說這45萬英法聯軍的命運究竟如何。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為英國人日后與希特勒的繼續抗爭留下了本錢。
至6月4日。法國陸軍的精銳師幾乎在佛蘭德地區喪失殆盡。從英吉利海峽至馬奇諾防線近360公里的戰線上,法軍僅存43個殘缺不全的A級師、3個僅有36輛裝甲車的輕騎兵師和3個已被德軍裝甲兵嚇成驚弓之鳥的裝甲師,另外在馬奇諾防線的塹壕里,還蹲守著17個離開了工事便無所作為的要塞師。這就是法國陸軍的全部家當。相對于擁有120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的德國陸軍來說,他們幾乎失去了和對手再放手一搏的實力。
6月5日剛剛破曉,德軍飛機就蜂擁而至,開始對倉促構筑起防線的法軍陣地狂轟濫炸。一時間,大地顫抖,硝煙滾滾,彈片橫飛,整個戰場被籠罩在了沖天的煙塵之中。希特勒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得意洋洋地在電臺宣布:“德國軍隊的精銳之師已發起了第二次偉大的攻勢。不久他們將邁著雄壯的步伐踏過凱旋門,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香榭里舍大街上。”
生死關頭,法國的魏剛元帥也在巴黎向法軍將士們發出了感人肺腑的呼吁,要求他們為祖國和榮譽血戰到底。他說:“愿祖國遭受的苦難感染你們,激起你們的斗志,以不屈的意志迎擊敵人,寸步不讓。我們祖國的命運、子孫的未來,都取決于你們!”
慘烈的戰斗開始了。開戰以來一直趾高氣揚的德國人驚異地發現,法國軍隊變了,他們一改開戰之初的懦弱和驚慌失措,變得異常的勇猛和頑強。他們聰明地放棄了能讓德軍坦克橫沖直撞的開闊地,死守倉促建立起來的環狀陣地。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為數甚少的反坦克武器,與窮兇極惡的德國裝甲兵作殊死的搏斗。
但是,在強大的德軍面前,由于法軍缺乏集機動力、防護力和沖擊力于一體的裝甲兵,寬闊的防線也缺乏縱深保護,因此在德軍一浪高過一浪的狂攻面前,他們的防線終于崩潰了。6月7日,狡猾的隆美爾率他的“魔鬼之師”置法軍的環形陣地于不顧,利用坦克優異的越野性能,穿越平坦開闊的田野,直接殺向塞納河,奪占了里昂,徹底粉碎了法軍企圖敗中求勝的夢想。至6月10日,法軍終于結束了有組織的抵抗,法國政府和最高統帥部也匆匆撤離了巴黎。16日,在一片嘲笑和唾罵聲中出任“國家元首”的貝當元帥屈辱地向全世界承認:法國被打敗了。